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不会搞发明的士官不是好指挥——记“放飞”火箭的航天人秦国斌
2016-10-17 07:16:0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酒泉10月17日电(马芸菲)没事儿搞搞发明、会用CAD制图软件做设计、在发射遇到难题时会冒出各种奇思妙想……今年38岁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测试站地面设备站一连三级军士长秦国斌不像一名老兵,更像一个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90后”,尽管他已经在塔勤平台专业工作了19年,尽管业务突出,在发射场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许多科技干部。在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前夕,新华网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宿舍专访了秦国斌,听他讲述19年航天生涯的苦乐。

????同一件事他做了19年

????1997年,刚刚入伍的秦国斌被分配到了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本就是甘肃人的他并没有像很多战友那样觉得不适应,所以他更快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去。

????19年来,秦国斌只干过一件事儿,就是控制发射架上的回转平台。在火箭发射之前,需要提前进入发射架进行各项调试准备工作。在正式发射时,发射架上的四层回转平台通过180度的旋转逐层打开,让火箭“呼啸”而出,而秦国斌,就是操作回转平台开合的人?;痪浠八担毓缶褪乔资帧胺欧伞被鸺娜?。

????“我1997年入伍,当时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建成没有多久,1998年我经历了一次合练,算是神舟一号发射的演练。1999年神舟一号发射时,我就已经是回转平台的操作手了?!鼻毓笏?。

????据秦国斌介绍,刚刚接触到回转平台操作时,所有人都是“两眼一抹黑”?!耙裁挥惺Ω荡?,我们都是根据厂家的指导说明,慢慢自己摸索会的?!鼻毓笏怠?/p>

????像学开车一样,能开车上路只需要一段时间,但掌握汽车的原理,靠声音听出发动机的故障,再到会修理更换发动机,却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而在回转平台操作上,秦国斌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我现在已经能够通过回转平台开合的声音判断各种问题,也能够进行相应的修理和维护。但我们的设备和技术更新换代地太快,我稍微停下脚步,就更不上了,所以现在仍然在继续学习中?!?/p>

????相比于发射神舟十号的发射架,此次发射架的设备和技术进行了大范围的更新,引进了PLC监视系统进行发射架的信息搜集。秦国斌说:“尽管操作上并没有太大的改变,但原理和理念变了,如果不弄明白,出了问题很难快速地找到解决办法?!?/p>

????正是这样钻研精神,让身为士官的秦国斌从普通的操作手成为了回转平台的指挥。而以士官的身份担任某一专业的指挥,在酒泉发射中心只有两个人。“这也说明中心的人才政策正在改变。以前担任指挥的都是干部,干部流动比较大,而士官一般都在同一个专业工作很多年,所以中心应该也是出于更保险和更靠谱的考虑,开始选择让士官担任指挥?!鼻毓笏?。

????爱搞小发明:创新让工作更有趣

????除了钻研本身的专业,头脑灵活的秦国斌就爱搞搞小发明。2013年,发射架厂房的高空清洁装置不太好用,他开始尝试发明高空悬臂梁清洁装置,这种装置能够大大提高厂房的清洁效率,能让监控系统更敏捷地进行信息搜集。有了想法后,秦国斌开始向中心申请科研立项,由于想法有创意、有可行性,立项很快得到了批准,并且获得了科研经费。秦国斌马上开始着手开始购买材料进行研制。他一开始尝试用薄钢板作为材料,但发现薄钢板依然比较沉重,不利于装置在高空中活动。在试验了多种材料之后,他最终选择了轻便耐用的树脂材料,果然收获了很好地效果。

????目前,秦国斌的这项发明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并且进入了专利审批前的专业问题质询阶段?!叭绻钪漳芄簧昵氤晒?,这项发明能被推广运用,而且不仅仅运用航天技术上,还能运用在其他民用厂房里面,我觉得真的是很好的事?!鼻毓笏怠?/p>

????在搞了高空悬臂梁清洁装置之后,2014年,闲不住的秦国斌发觉自己工作的回转平台密封性有问题。“因为回转平台一层层打开的,每一层里面都有火箭的不同部位和测试工作。所以每一层必须是独立,不能相互拖拽或粘连。但这样一来,就很难保证整个发射架的密封性?!?/p>

????为了给火箭发射提供更良好的环境,秦国斌又开始思考为回转平台制作好用的密封装置?!拔易抛匝Я薈AD绘图,现在软件上进行设计,在找材料做出来?!本欢系厥笛椋毓笳娴纳杓瞥鲆豢睢叭砹薄?,易伸缩,可收放,主要材料为帆布、海绵和夹心棉等等。将这种软帘填补在回转平台各层中间,既能起到密封的作用,又不会影响到各层之间的活动。

????如今,这种美观又好用的软帘已经被运用到了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架上,为飞船发射的成功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出奇招解困境

????在秦国斌的记忆里,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发射时2005年的神舟六号发射,那一次出现的险境让秦国斌记忆犹新。而他事后的补救措施也被津津乐道地传成了传奇。

????2005年10月7日,船箭组合体完成转运,蓄势待发。但谁都没想到,第二天早上,秦国斌却突然发现塔架的回转平台封闭间内,有上千只蜻蜓在四处飞舞。原来,夜间气温骤降,蜻蜓们便找到这里取暖。

????这些“不速之客”极为危险!如果进入火箭箭体,就可能引发事故;如果飞入飞船舱内,就会成为“编外航天员”,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秦国斌说:“我们当时想了很多办法,有人建议用苍蝇拍,有人建议用农药,我当时都否决了。当时火箭已经进入了发射架,用苍蝇拍不停地拍,万一拍坏火箭身上的传感器怎么办?用农药就更不行了,一旦渗入舱体,后果不堪设想?!?/p>

????最后,秦国斌和3名战友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想出了一招。他们给封闭间迅速降温,让蜻蜓飞得迟缓,再小心翼翼地一只一只捕捉,最终赶在发射前一天,将1000多只蜻蜓全部捕获。

????“类似这样的事还有不少,但最后都化险为夷。”秦国斌说。

????为工作兢兢业业了19年,秦国斌也想过自己终有一天会离开热爱的航天事业?!叭绻娴囊肟?,想回家,想和老婆女儿在一起。但是现在想的就是这次的神舟十一号发射能圆满成功?!?/p>

????当采访结束,记者走出秦国斌的宿舍,宿舍楼的门口一面密密麻麻地签名墙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那是酒泉发射中心地面设备站“奋战90天,誓夺13胜”的决战决胜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任务的誓师签名,那么多个秦国斌在酒泉坚守中国航天事业的信念和决心深深刻在了上面。这或许就是中国“航天精神”的所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