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 张银华)好记性不如个“烂笔头”,这是武汉市硚口区扶贫办的余亚心经常挂在嘴边的话。38岁,中等身材,头发本已略显金贵的他,却坚持保有当年军人的形象,理着个精干的小短发,倒显得有些少年老成。自三月份从食药监系统抽调参加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已经用他的“烂笔头”写出了“硚口区精准扶贫工作的经验做法”、“教育扶贫大有可为”、“上古寺村工作队“精准六法”促贫困户脱贫”等多篇经验材料,编辑97期扶贫简报以及“‘硚口健康大讲堂’为百姓送健康”等17篇新闻稿在省、市媒体上报道。
机关同事们称他下乡“专业户”
短短半年,能完成如此之多的文字材料,印证了那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摸准驻村工作队工作开展和帮扶贫困户的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数据,每周,他都会下乡到对口帮扶的黄陂区的贫困村中去。最多的时候一周下乡三四次。在同事们眼中,他就是下乡“专业户”。在机关里碰到了,打招呼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哟,小余,下乡回来了?”
村民们给“烂笔头”点赞
在村里,最爱拿着笔记本夹上一支笔,在驻村工作队了解完情况后,就到田间地头和贫困户们面对面聊天,边聊边记。他说,这记性再好,也有遗忘的时候,平时“烂笔头”勤快一点,写起材料来才能“下笔如有神”。上古寺村村支书江书记竖起大拇指,说:“他来我们这好多次了,感觉做事踏实认真,档案里的每个数据都是反复找贫困户核实?!?/p>
儿子却给了他一个差评
5月份,他6岁的儿子脚不慎摔伤骨折了。7月,洪水肆虐,各村正在紧张的进行防洪救灾之时,儿子再次生病住院。小余只在儿子手术前后简短的陪护之后,就把照顾孩子的重任交给了年迈的父母,自己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当他投稿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冲在抢险第一线”的抗洪报道登报后,儿子也康复出院了。在家中,年幼的儿子说:“我生病这么久,爸爸都没有好好陪我玩,给你一个差评!”
领导眼中的“小黄?!?/p>
硚口区扶贫办负责人表示,精准扶贫没有先例,大家都在摸索中前行。既需要有在一线驻村开展工作的破冰尖兵,带领贫困村、贫困户脱贫,也需要像余亚心一样在宣传战线上幕后默默耕耘,完成基础工作的“小黄?!薄A秸呦嗟靡嬲?,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