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记者 周惠明 通讯员 周长新)一个小小的打车软件足以解决市民绝大部分的出行需求,不过,打车软件背后,也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12月5日,滴滴出行首次向公众公开“滴滴大脑”的运算规则。一次叫车背后需要多少次数据运算?为乘客匹配最优车辆,滴滴动用了哪些“黑科技”?这些问题被首次披露。
一次叫车 滴滴大脑运算567亿次
目前,对于“打得到车”这样的基本需求,滴滴平台已实现95%的用户30秒内被接单的水平,武汉用户被应答的时间更短。滴滴出行高级副总裁兼工程技术委员会主席章文嵩介绍,但是在城市内,不同区域供求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运力的调度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起点和终点确认后,滴滴大脑自动进入“冒泡”计算环节。起终点路径规划、预估价、动调倍数、拼车折扣等,都需要滴滴大脑根据道路情况、计价规则、供需情况、拼车概率等进行详细计算。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下一步的运力调度,对未来做出预测。
为了提高司乘双方匹配效率,“滴滴大脑”承接了巨大的数字处理能力。章文嵩说,“当你打开APP叫车,毫秒之间,滴滴大脑平均需要CPU运算576亿次,才能为你匹配出最优的车辆。”
章文嵩介绍,滴滴大脑的计算空间是400多个城市,有无限的延展性,并且它可以为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带来真正的改变?!暗蔚未竽缘娜斯ぶ悄芮绷岜戎陌⒍ü?Alphago)更大?!?/p>
黑科技“猜你周末去丈母娘家”
从打开滴滴APP开始,界面上会动的小车、绿色的推荐上车点、猜你去哪的终点等信息,都是滴滴大脑运即时运算呈现的结果。其中,推荐上车点和猜你去哪,还是滴滴大脑的“黑科技”。
别小看绿色的推荐上车点,这个功能首先需要滴滴有海量的大数据基础,然后通过大数据挖掘,精准分析绑定适合用户出行的位置。
比如,通过分析用户的使用数据,滴滴大脑发现光谷步行街附近应该设一个推荐上车点。运行一段时间后,经过大数据深度挖掘和进化,滴滴大脑发现上车点南移50米会更符合上下车习惯,便会及时做出优化。
推荐上车点“黑科技”上线至今,滴滴平台上超过30%的司机和乘客,按照小绿点指示,不需要通话就可以找到对方。司机的通话量平均下降10%,乘客等候时间平均减少1分钟。
另外一个滴滴独有的黑科技——“猜你去哪”,则是一种人工智能初体验,能帮用户把输入目的地的过程都省掉。章文嵩举了个例子,“比方说,周末你打开滴滴APP,滴滴大脑会猜你要去汉口的丈母娘家,因为你每周末都去丈母娘家打扫卫生?!?/p>
“交通云”助力城市解决堵车难题
数据显示,目前,滴滴平台每天处理超过300TB数据(相当于30万部电影),每日路径规划请求超过90亿次,日均定位数据超过130亿。
如今,这些庞大的数据,都已上传至滴滴交通云。在这朵云上,滴滴大脑可根据交通度量体系设定,分析海量数据,为乘客、司机、交通主管部门等出行参与方创造价值。
目前,滴滴出行正与武汉市交管局共同推进“互联网+交通”建设,双方将在路况服务、智能交通云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章文嵩介绍,被植入滴滴交通云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将得到有效缓解。
“从空间维度而言,滴滴交通云可规划不同行驶路径,使每个路网的车流量均衡。从时间维度,可尝试对早高峰出行的人做精准营销?!闭挛尼运?,利用智能调度可以改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另外,通过交通云,还可以设计智能交通管控方案,还能为城市的路网优化提供决策依据?!巴ü菽P退愠稣銮虻某盗髁壳榭?,靠区域的红绿灯协调,让城市各条道路的通行效率更高、更流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