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题:双焦”供应紧张有所缓解 月内价格跌幅超15%
新华社记者刘开雄
12月以来,被市场称为“双焦”的焦煤、焦炭价格持续下跌,在过去的十个交易日内,跌幅已经超过15%。市场人士认为,这主要是供应紧张得到缓解的表现,与近期债市、股市下跌无关。
截至13日下午收盘,焦煤期货主力报收1258元,焦炭期货主力报收1761.5元,较11月30日下午收盘价格,累计跌幅已经分别达到了16.7%和15.2%。“双焦”走势疲弱,陷入周期性的低谷。
“这轮价格下跌是周期性下跌,与最近几天的股市、债市下跌原因不一样?!庇腊财诨跹芯克ふ乓莩局赋?,今年煤炭价格集体上涨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但到了11月初,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应对,煤炭供应紧张得到了缓解,“焦煤的各煤种供应已经陆续跟上,这也使得市场价格持续下行?!?/p>
北方某大型焦化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山西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堆场堆满,卡车路边卸货的情况,“一些贸易商和中小型焦化企业签订了短期的保量供应协议,时间从12月份到明年3月份长短不一?!?/p>
所谓保量协议,就是在协议规定时间内,上游供应方保证下游需求方能够获得协议规定数量的焦煤?!罢饩褪撬得骋咨潭唐谀诳纯帐谐〖鄹瘛!鄙鲜龈涸鹑吮硎荆饲敖姑航羧钡氖焙?,谁都无法保证能够足量供应焦煤,而现在贸易商通过保量协议来销售,可见短期内焦煤的供需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张逸尘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正在按“自己的逻辑”运行,即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货币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较小。他认为,在过去四年间,受到实体经济的影响,大宗商品市场整体处于收缩周期,与之相关的实体领域经历了一轮大规模去库存、去杠杆的过程,尤其是在现货贸易环节。
“银行早已经对黑色领域的企业进行了限贷,黑色产业链条的企业现在受到货币性因素的影响很小,像钢铁领域,依靠银行贷款的贸易商早在前几年就彻底退出市场?!闭乓莩舅?,今年以来的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是一个结构性供需错配的结果,与资金面没有关系,即便是现货市场也与资金面关联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