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检监察报12月29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不仅对下级要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
当下,少数领导干部的面子观念太重,习惯于听“好话”、“套话”、“官话”,不习惯听下级的建议和群众“挑刺”的实话,或是将别人的批评看成是“别有用心”,长此以往,就不能正确对待和接受批评,身上就慢慢出现了官僚主义、骄傲自满和贪图享乐等不良的习气,这与党和政府的求真务实的作风背道而驰,与为民服务的宗旨相距甚远。
可以说,如果让下级或是群众敢于当面批评上面的领导,必须不被报复,除此之外,批评领导的下场肯定是“吃不完兜着走”,挨板子、穿小鞋是小,最后落下鼻脸灰黑,想要进步和过好日子就难了,甚至是丢掉乌纱帽都有可能。由此,大多数的干部群众选择的是沉默或是奉承。而且,又有多少领导干部能够做到听得进批评,能够听得进真实声音??梢运担庑┎唤邮芘腊孀拥南窒蠖加Ω靡鹚辛斓几刹康姆此己妥允?。
此外,要让下级敢于批评上级成为常态,也要有制度上的保证。如果明知道上级有问题,却因为不敢,那就说明制度有问题,而且问题还会越来越严重,权力得不到约束,得不到监督,得不到管控,得不到公开透明,势必会慢慢形成独断专行、唯我独尊、一言堂、一个人说了算的可能。
在现实中,反而是有一些群众敢于提意见、讲问题。但实际上,领导干部对老百姓所提的意见,只要不涉及自身安危和官帽问题,表面上简单用官话应对几句,又有几个能真正把它当成事来看待。如何能让群众的意见引起父母官的重视,恐怕也要首先在制度上发力,对于对群众意见推诿了事,不研究,不落实的领导干部就应该大力问责,这样不仅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能激发出广大群众献言献技的热情。
因此,在笔者看来,领导干部只有自觉接受批评,才能找准靶子,对症下药,取得实效。首先,领导干部一定要有正确对待批评的态度,做到虚怀若谷,做到虚心接受各种不同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样才能达到批评目的。此外,领导干部不能满足于“红红脸、出出汗”,群众希望看到的是看到的是真变化。领导干部要拿出改的措施,拿出改的行动,随时接受群众的监督,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变化,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买账。(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