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沙1月26日电(记者阳建)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走进湖南浏阳市的各乡村,“文明办酒”“文明旅游”“文明上网”的漫画随处可见;“村级春晚”“模范评比”等活动搞得热火朝天,清新美好的乡风民风扑面而来。
近年来,浏阳市不断探索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新路子,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针对铺张浪费、婚丧大操大办等突出问题,积极推行喜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倡导健康向上生活方式,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尚。
2016年3月,浏阳市以全面启动全域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用“漫画图说”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倡导移风易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引导活动,深受村民喜爱。同时,让模范好人、乡贤能人用最质朴的语言和故事宣传移风易俗,大瑶镇退休教师张贤霖自编的《移风易俗宣传快板》在村民中广泛传唱。
2016年,浏阳市创作了小品《美丽乡村人人爱》、情景表演唱《我爱我家乡》、舞蹈《丰收》、弹词《湖湘宝地,美丽浏阳》等各类文艺作品30余件,演出场次达300余场,移风易俗之风在潜移默化中进村入户、入脑入心。
“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浏阳市注重移风易俗模范典型评比,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教育人、感召人。比如,古港镇花城村潘连初老人90岁生日时,老人婉拒贺礼,坚持节俭做寿,以简单的家庭聚餐庆生。当地镇党委将老人列为全镇移风易俗模范典型,在全镇呼吁学习老人“节俭操办”精神。
当地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的何平,发起了“向日葵姐姐·励志巡回演讲会”,以其为原型的电影《向日葵女孩》也拍摄完成,让群众深受教育。
浏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潘立介绍,为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言传身教作用,该市组织模范好人深入乡村、学校、企业,开展移风易俗巡回报告会,近3年来共举办各类先进事迹报告会、座谈会200余场次。其中,倡树文明新风专项报告会达90余场,辐射受众12万余人次。
“红白喜要简单”“礼太多有压力”“宴太多心很烦”……无论是在浏阳的公交车、出租车上,还是在公路沿线美丽乡村示范带,以及各类移动终端上,都可以看到张贴或播放的移风易俗公益广告。与之相应,浏阳河畔的乡风、民风越来越美:群众参加文艺活动的多了,打牌赌博的少了;脸上的笑容多了,矛盾少了;人情债减轻了,来往交流更多了。
沙市镇秧田村30多年里培养了700多名大学生,包括21位博士、数百位硕士生,在浏阳很有名。罗碧波是村里的第一个博士,在外工作多年,依然积极为村上建设出谋划策,带领村民传承耕读书香文化、家风家训,成为当地移风易俗、道德宣讲的表率。
“现在农村人情债轻了,乡亲感情越来越好了?!北笔⒄蜓侵藓?6岁的宋凤生老人对记者说,她和80岁老伴的生日都没摆宴席,子女们陪着一起吃了顿团聚饭,很是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