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27日电 题:原汁原味“接地气” “草根”春晚渐成新年俗
新华社记者
从乡村到小镇,从街坊到社区、从集市到广场、从航站楼到列车车厢……近年来,“春节联欢晚会”已不再是各大电视台的独家专利。依靠村镇、企业、社区等,老百姓自导自演的、原汁原味接着地气的“草根”春晚,正成为融入城乡的新年俗。
从“小家”到“大家”,“草根”春晚凝心聚情
除夕到来前,上海浦东“亲和源”大型养老社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老年春晚”,近千名在此居住的中老年人聚集一堂,赋诗吟诵、轻歌曼舞。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厂老厂长乔榛声情并茂地朗诵了白居易《琵琶行》全本,他的夫人在旁弹起中阮,为其配乐。舞台上琴瑟和谐,观众席屏息凝神,为这个春节添上“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雅兴。
“我们从自己的‘小家’,走到社区邻里的‘大家’中间!”74岁高龄的乔榛告诉记者,他早前也曾在“亲和源”社区接受过一段康复治疗,和这里的老人们结下了深厚的缘分,如今每年春节前他和妻子都坚持参加这里的“老年春晚”,秦怡等十多位上影老艺术家也一直坚持参与其中。
无独有偶,在湖南长沙太平街古戏台,前不久举办了“湘戏春晚”,现场讲究的是“老少同乐”。花鼓戏表演艺术家刘赵黔,领着“小票友”登台,还现场传授了几个经典“身段”,为观众带来了一曲改编花鼓戏《补锅》?!靶∑庇选备乓帐跫乙徽幸皇?、有板有眼,老少对唱,其乐融融。
在福建泉州,已连续第八年排演“闽南乡音春晚”。晚会鼓励全民参与,讲述六世同堂“老太嬷”的故事,展现闽南“小家”与华人“大家”的融合,好比是当地风土人情的“连续剧”,受到各界欢迎。
春运+春晚,“能飞会跑”的“草根”节目最时尚
“丹凤来仪春回大地,金鸡报晓福满人间……”主持人简短致辞后,“90后”实习乘务员王佳新等打扮成秧歌舞演员,从车厢一头迅速来到旅客中间,跟着音乐舞起来。过道两头挤满了旅客,排在后面的旅客纷纷踮起脚跟探头看,掏出手机录下这台列车上的“春晚”。
自1月中旬春运启动以来,各铁路段、主要车次相继推出“列车春晚”,在各大机场航站楼还有“微春晚”表演,那些登上机舱、走进车厢、“能飞会跑”的“草根”节目最时尚,也最受归途中的乘客欢迎。
“春运+春晚”会产生怎样的奇妙效果?乘客张婷看完“列车春晚”后对记者说:“非常幸运能坐上这趟车,节目很走心,发到手机‘朋友圈’,很多人都在点赞?!?/p>
今年是南昌客运段直达车队成立的第十个年头,也是车队连续第九年举办“列车春晚”。车队队长方瑛介绍说,起初在餐车表演,场地相对较大,餐车取消后,舞台只能搬到过道上,从节目设计到秩序维护,大家都费心费力,提前近一个月筹备。
在陕西,铁路职工徐凌龙的快板书成了绿皮车厢里调动人气的“法宝”。在当地被称为“火车大巴”的8361次列车上,背书包的、扛背篓的、提箱子的人们都爱聚拢到徐凌龙和他的同事身边,聆听铁路人“开唱”。
“这趟车穿行在陕西南部的秦巴山区,如今已经成了当地群众赶集、访友的首选?!绷谐党ば薇α妓担」苡械某丝臀幕潭炔桓?,但特别爱看文艺节目,受电视上大大小小春晚的启发,我们不仅在火车站上有寓教于乐的文艺演出,时?;够嵊行幼呓迪幔舷绫硌萁谀?,还能同时传授春运安全知识。
“村晚”也“众筹”,田间地头倡导移风易俗
在浙江、湖北、湖南、甘肃等地,田间地头的“村晚”成为倡导移风易俗的新舞台。
记者在湖北省黄梅县蔡山镇周宣村亲历了一场“村晚”。腊月二十九,村口灯火通明,锣鼓喧天,这场由村里年轻人自发组织、自导自演的“草根春晚”吸引了周边数百名村民前来观看,现场挤得水泄不通。
“村晚”筹备人周中友说,这是周宣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两个月前通过微信群把大家集合在一起“众筹”起来的?!拔颐谴逵?00多口人,超过一半人在外打工,大多是‘70后’至‘90后’。每逢过年,大伙回老家不是在酒桌上、就是在牌桌上,这次年轻人特意策划了这台不同的‘年味’,让全村老少乐呵乐呵?!?/p>
歌舞《威风鼓》、黄梅戏选段《到底人间欢乐多》,还有乡里乡亲靠勤劳致富娶上媳妇的故事,都搬上了“众酬”的“村晚”舞台。
不仅在湖北农村,记者从浙江省、湖南省等地宣传部门获悉,在各级政府部门支持鼓励下,举办热热闹闹的“村晚”渐成当地农民的自觉行动,也成为如今乡村过年的“标配”。一台台“农民演,演农民”的节目,让“村晚”成为真正的新年俗。(执笔记者:许晓青;参与采写:余贤红、郑昕、明星、黄鹏飞、周科、冯源、王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