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红色文化领跑者——赵瑞泰作品研讨会举行
2017-06-30 14:38: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讯(记者 叶圣凡 通讯员 江东)武汉作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城,在红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红色文化题材的开拓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助推武汉市红色引擎工程,宣传我市红色文化先进经验。6月29日下午,武汉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举办了《红色文化领跑者:赵瑞泰红色题材作品研讨会》。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总顾问翟泰丰,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委、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李羚,国务院参事、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中国话剧协会副主席,总政文艺局原局长汪守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平,湖北省文联原主席、省文化厅原副厅长、著名编剧沈虹光;湖北省艺术研究院原院长、著名编剧胡应明出席了本次研讨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述永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本次研讨会从两个方面探讨了赵瑞泰戏剧创作中的“红色引擎”现象和赵瑞泰红色题材创作与武汉红色文化的互动关系。从赵瑞泰戏剧创作中的“红色引擎”现象着眼,时代前进需要一种向上的主流思想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一股强大的进步力量来推动。全国著名剧作家赵瑞泰正是以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为己任,肩承崇高的使命感,以挖掘生活富矿、谱写时代强音的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倾尽心智于革命历史题材的戏剧创作,勤奋耕耘五十余载,创作了《向警予》、《情系母亲河》、《春夏秋冬》、《母亲》、《张之洞》、《裂变·1911》、《董必武》、《王荷波》等二十部戏剧作品,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曹禺戏剧奖、金狮(编剧)奖等国家级文艺奖项。

与会文艺专家和领导纷纷表示,今天全方位求解这一“红色引擎”现象,既是对赵瑞泰所言“一生的写作深挖一口井——革命历史题材的井”的创作成就和创作风格的关注与研究,也是对赵瑞泰五十多年来创作这么多好剧本成功经验的肯定与总结,更是为了倡导和提携更多的像赵瑞泰一样立志成为对人民对社会对时代有贡献的文艺工作者们,能追求和创作出一大批紧扣时代脉搏、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全统一的、既能叫好又能叫座的、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戏剧及影视作品,真正能给广大观众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品格的升华、精神的鼓舞、理想的引导。引导赵瑞泰红色题材话剧创作走向,其关健就是他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在他对红色文化内在价值和深厚底蕴有着高度的认同感,呼唤崇高,追念红色英雄主义情结,拒斥低俗平庸市侩,成为他的戏剧创作主要动因。

据了解,写于九十年代末的话剧《母亲》,叙写二十世纪初,葛建豪迈着一双缠足的小脚,冲破封建礼教束缚,带着她幼小的儿女们走出山沟,走向全国,甚至漂洋过诲前往法兰西,寻找救国之真理。该剧当年搬上舞台,就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让人耳目一新,心灵震撼。时光飞逝,进入二十一世纪,他又奉献了《董必武》《王荷波》这两部红色话剧题材力作,再一次展现了他的担当精神与旺盛的创作激情,它有力反映了作家的劳动,是一种精神性的生命状态,只有貝备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心态,创作的生命力就不会衰退。

中宣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总顾问翟泰丰说:“从赵瑞泰红色题材创作与武汉红色文化的互动关系着眼,我们观察到一个剧作家的成功,与他所在的城市文化底蕴、文化气质大有关系。仅就话剧的关联而言,武汉这座城市与中国话剧的缘份甚深,如抗战初期,中国话剧史上的重大活动就在此诞生。仅就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而言,武汉又占有得天独厚的地位。再加上武汉这座城市又有一家不仅在湖北也在全国叫得响的大剧院一武汉人民艺术剧院,他们的剧院气质与一大批优秀演员与赵瑞泰形成了多么叫人羡慕的友情和心灵上的默契。更为重要的是武汉市委市政府市文化局一直长期的、不间断地给予了赵瑞泰同志的关心支持,体现了一种远见、气魄、胸怀。武汉这座城市无私赐予的,是赵瑞泰之福,也是中国话剧之福?!?/p>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