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讯(通讯员刘姗姗记者吴晓敏)40岁的老年大学老师突发脑动脉瘤,随时可能丢命,经医生及时手术,才幸运躲过一劫。亲人都不在身边,没有血缘关系的“50后”学生主动伸出援手,自发地轮流来照顾他。7月13日,孙老师出院时,他的学生们联名献上感谢信和锦旗,感谢医护人员挽救了年轻老师的生命。
急!年轻老师突发动脉瘤破裂
40岁的孙老师在湖南湘西的大山里长大,八年前,他只身来到湖北武汉,在江岸区老年大学任教,主要教钢琴和声乐。6月下旬,他突然感觉脖子僵痛,以为是睡觉落枕了,并没有太在意,仍坚持上完了一天的课。后来,他开始觉得剧烈头痛、头晕、恶心难受,于是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神经外科医生马钊接诊后,建议他做个头部CT,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根据病情,医生怀疑很有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马上给他安排了血管造影(CTA)。果然,检查结果也证实了医生的猜测,他大脑的左侧中动脉上长了一个7mm直径的动脉瘤,并且瘤子已经破裂,随时可能丢掉性命。
“脑动脉瘤是一颗‘不定时炸弹’,就像个“气球”生长在动脉壁上,瘤壁极薄,易破裂,随时可能破裂引起颅内出血,甚至猝死,而且第一次破裂出血的死亡率高达30%?!鄙窬饪浦魅卫羁〗樯?。
由于情况危急,神经外科立即召集专家进行讨论和研究。经过周密的术前准备,李俊主任和专家团队为孙老师实施了动脉瘤夹闭术,打开颅骨之后,在显微镜下用特制的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一个多小时后,医生成功拆除了这枚“炸弹”。
孙老师和老年大学的学生给医生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暖!老年大学学生轮流排班照顾
当得知孙老师患重病住院的消息后,他之前教过的学生主动伸出援手,排了值班表,有人在医院陪护,有人负责送饭。每天到了吃饭时间,学生就轮流过来送饭,因为每个人手艺不同,每天饭菜也不重样,像是在吃“百家饭”。
“我学的声乐,爱人学的钢琴,我们夫妻俩都上了孙老师的课,已经有四年时间了?!?5岁的周华是老年大学个唱班的班长,他告诉记者,孙老师口碑很好,教得也很耐心细致,大家都很喜欢上他的课。
孙老师生病后,周华一天到晚就开始张罗着孙老师的事情。很多同学都想来医院探望,为了不耽误老师休息和影响医院工作,周华就有序地安排同学探望,每天安排两个班,下午3点多过来探视。另外,同学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健康微信群,每天在群里发一些老师的康复情况和照片,让更多同学及时了解老师的恢复情况。周华还有一个日志本,上面清清楚楚地记录了老师入院后的情况和每天的安排。
“他歌唱得很好,每次上课也很认真负责,我们都很喜欢他?!薄八桓鋈嗽谖浜汉懿蝗菀?,我们把他当做侄儿子,能帮就帮一下。”这些学生大多数是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对于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师,他们却义无反顾地主动去帮助,这种珍贵的师生情感动了同病房的其他病友和医护人员。
记者了解到,在孙老师住院期间,前前后后差不多有300多名学生来医院看过他。每天前来看望他的人络绎不绝,而且每天陪护的人都是不同的面孔。“刚开始还以为都是他的亲戚轮流照顾,后来才知道这些都是他在老年大学里教过的学生,我们都被这份师生情感动了?!鄙窬饪苹な砍こ率几嫠呒钦?。在神经外科的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7月13日上午,孙老师康复出院了,没有留下后遗症。孙老师说,在他最困难时候,是他的学生们伸手帮忙,让身在外地的他感受到了亲人的温暖,很是感激。
神经外科主任李俊介绍,脑动脉瘤多半是天生的,与血管先天发育异常有关,也有部分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增高等因素造成的。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很多人都没有任何症状,但它就像在体内藏着一颗“不定时炸弹”,在重体力劳动、咳嗽、用力排便、情绪激动等诱因下容易发病。
专家提醒,如果不明原因突然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脖子僵硬、眼睑下垂等症状时,千万不可大意,应警惕是脑动脉瘤破裂,最好及时到医院检查,为抢救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