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4个月100场,场场爆满《知音号》惊艳背后的成功密码
2017-08-29 10:29: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8月29日讯(记者匡志达 通讯员江朝)演出百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人气居高不下;亮相央视《改革在哪里》专题片,被誉为“文化创新范例”;身影遍及纽约时代广场、香港、泰国曼谷街头,联合国副秘书长专门点赞……刚刚诞生4个月的《知音号》,急速蹿红海内外、收获一份令人惊艳的“存在感”。

现实存在感:娓娓道出的业界奇迹

“为什么我又没抢到票???”在《知音号》微信后台,时不时有网友无奈留言。7月下旬开票日,《知音号》8月份的官网演出票3天内就被抢完;而6月中旬,官网开放7月第一批演出票时,8分钟就被抢购一空……开演百场的《知音号》一直上演着上座率百分百的“知音奇迹”。为了进一步满足观演需求,《知音号》只好不断推出新举措:将更多的票务配额放到官网上,方便观众购票;此外还推出周末双场票,从8月18日起,每周五、周六晚加开一??;节假日则推出特别场,比如原本周一休演的《知音号》,在8月28日周一这天增开了七夕特别场。

“《知音号》推出以来,唯一的投诉就是票太难抢到了。”湖北天鹅国旅电商部经理叶鹏飞说。据他介绍,目前《知音号》在武汉旅游市场上处于火热上升期,对武汉现有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影响?!案菸颐锹眯猩绲氖堇纯?,有相当数量的外地人愿意将武汉作为目的地游玩,这个比例相对以前有上升?!币杜舴伤?。

长江海外国际旅行社市场部经理蒋燕则认为,武汉此前缺乏特色景点,所以很多客人不会过夜,只当武汉是过境地。但《知音号》让武汉的过夜游市场发生了改变。她认为,《知音号》白天场开放后,对市场的影响会更大。

开演短短4个月,《知音号》已迎来5万余人次游客来体验。这些观众身份各异,但从各自不同的视角,给这部大剧留下了异彩纷呈的批注。

武汉观众冷海波,长期关注《知音号》。在他看来,《知音号》穿越了武汉的昨天、今天、明天。他说:“整条船上都装载着老汉口的氛围,精选的故事带来惊喜,又潜藏着浓浓的历史韵味,感觉老武汉、新武汉和未来的武汉就这样娓娓道来。”

执导过央视春晚的著名导演吕逸涛认为,《知音号》是一种新的艺术表演方式,樊跃导演的成功之作。它与传统戏剧表现方式不同,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观众与演员浑然一体,共同探究剧情,随时可能发生不可预知的故事,把人类对未知的渴望表达出来了,把旧时代那种家庭氛围表达出来了,很容易产生共鸣。

5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现身汉口江滩码头,专程为《知音号》公演道贺。同来的“伙伴们”还包括IDG资本全球董事长熊晓鸽,云锋基金创始人、主席虞锋,刘永好,王中军等。登上“知音号”观演后,马云这位难得“跨界”发表评论的商业巨子,也不禁赞叹:“这样的演出太有创意了!太棒了!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

文化存在感:改革创新中的“中国范儿”代表

7月27日,中央电视台十九大专题片《改革在哪里》中,《知音号》作为“中国范儿”的代表出镜。在全国实景演艺项目中,来自武汉的《知音号》是唯一被选中的。

节目中主持人何岩柯介绍,“知音号”是长江上漂移的一艘船,它很特别,观众到船上不是坐在固定座位上看演出,观众就是演出的一部分,他们在船里到处走,就会遇到不同的故事,是个非常有创意的文化产品?!翱梢钥闯鑫颐恰泄抖奈幕唤鍪谴车模彩欠浅3暗??!焙窝铱滤?。

主持人劳春燕则把《知音号》当作文化改革创新的范例。劳春燕说:“就是这样通过各种自上而下的制度创新的推动,和基层的探索,让更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走进我们的生活,来提升我们的文化范儿。”

全国成百上千的文化演艺项目中,为什么《改革在哪里》选中了刚开演几个月的《知音号》?这期节目导演组成员李炜道出其中关键。据他介绍,当时央视面向全国征集“晒晒你身边的‘中国范儿’”线索。结果在收集的信息中,大量读者推荐《知音号》,很多人留言盛赞:“《知音号》让人耳目一新”、“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范儿’最好代表”。在网友发送来的图片中可以看到,不仅灯火辉煌的大船在江上闪耀,而且很多观众身着复古装束,好像参加一场长江上的文化盛宴。这让导演组果断选择,到《知音号》上去寻找“中国范儿”。随着船身离岸、剧情展开,李炜和同伴们仿佛穿越到上世纪的大汉口码头风云间,一个半小时的节目终了,李炜从封闭的船身登上4楼甲板,凉爽的江风和长江主轴的灯火又带给人另一番迷醉。李炜说:“《知音号》不仅是一艘船、一场演出,更带给人满满的文化范儿和获得感,参与了这样一个过程后,对武汉这座城市都会充满信心?!?/p>

此外,“知音号”演出船还担负起了影视拍摄基地的功能,目前有《你和我的倾城时光》等影视剧在此拍摄,中央电视台纪录片频道、中央电视台英语新闻频道《旅游指南》栏目等也登上“知音号”拍摄了纪录片。

世界存在感:武汉开启世界之门的“金钥匙”

5月24日,世界“十字路口”纽约时代广场大屏上,一艘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风格的大船??吭谙执某そ侗?。这是武汉的文化演艺项目,首次出现在这个日均50万世界各地游客云集的“舞台”上。屏幕中雄伟的船身、背后长江两岸熟悉的景致,让生长于长江边的武汉留学生“Tony”倍感亲切?!啊吨艉拧罚≌馑依醋晕浜旱拇?,把家乡最美的一面展示在‘世界十字路口’,这样的画面让我骄傲,也好想回家看看??!”“Tony”在微博中这样写道。在大洋彼岸展露身姿之前,《知音号》的身影早已在亚洲崭露头角。此前湖北省旅游界在泰国巡展期间,《知音号》就作为代表,出现在曼谷街头的大巴车身上。

从时代广场到曼谷街头,武汉向世界发出了“觅知音”的心声,被报以的则是衷心的赞赏。今年6月,新西兰维塔工作室视效负责人Naveed来到了《知音号》观演。维塔工作室对普通人来说可能很陌生,但它却真的“见过大场面”。要知道,它由世界名导演彼得.杰克逊创建,参与制作过《魔戒》、《霍比特人》、《阿凡达》等史诗级巨片??墒强垂吨艉拧泛?,Naveed说出了三个词——惊奇、震撼、感动。他说:“我在中国从没看过这样的表演,演员们非常有感情,很投入,他们的表演让我想起《美国往事》,细节刻画的很完美,演员团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而迄今为止《知音号》迎来的最重量级国际嘉宾——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华安?克诺斯则称赞:“站在‘知音号’顶层甲板,可以看到长江二桥和岸上现代武汉的宏伟景观,而刚刚在船舱里,让我体验了近百年前武汉的过去,这出剧目展示出跨越世纪的武汉文化,非常有趣?!?/p>

《知音号》:惊艳表现背后的成功密码

每一天,大江畔这艘艺术方舟都在展示着自己和相依的这座城市最好的一面?;褚曰乇ǖ?,不只是如潮的掌声,还有遍及全球的关注。这样的成绩令人惊艳同时也带出一个大大的问号——短短四个月内取得如此成绩,《知音号》的成功到底凭什么?

密码一:独特的《知音号》 敢创天下先

来到《知音号》的观众,观剧之后总是不约而同地说出一句“没想到”。独特的剧场、独特的演出,让《知音号》挥发出独具一格的魅力。

《知音号》导演樊跃介绍,《知音号》是长江上第一座“漂移剧场”,演员在演出、观众在观演,作为剧场的“知音号”则在江上乘风破浪。与传统戏剧表现方式不同,《知音号》观演关系是漂移的。它不分观众区和表演区,每一个角落都发生过、发生着或即将发生不可预知的故事,而你就是故事的一部分。这种“融入式的观演模式”中,故事不断迁移,观众流动变化。每一层船舱,观众看到的故事迥然不同。貌似并无联系的故事各自独立,而当这些故事叠加在一起,与航行的剧场结合起来,这个组合便产生了一种别样的艺术形式与生命况味。在这个过程中,观众是旅行者、欣赏者,也是剧情参与者。导演则创造性地使用了倒叙、插叙及人景互动等电影表现手法,用电影的方式打造实践性情景剧,这在国内尚属首创。

密码二:人文的《知音号》牵连城市血脉

在《知音号》这个华丽的“漂移剧场”里,一个个精心编排的故事赋予它深深的武汉印记。一段短暂的演员对话,背后却是一段武汉城市历史中难以磨灭的光韵。

在一层舞池,剧中一位父亲牵着女儿的手,轻声说:“傻孩子,送你去欧洲学音乐是爸爸这辈子做的最正确的事情?!闭舛纹胀ǖ亩曰?,却代表了武汉的音韵地标。故事中的女儿,搭着这班游轮远赴上海,而后赴欧洲求学。归来之后,她已被誉为中国首屈一指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 被誉为“东方之莺”。她,就是武汉籍歌唱家、教育家周小燕。

故事开场时,一位男子搀扶着一位戴礼帽、墨镜的先生在舱外廊桥散步,男子不住地赞叹:“先生承建武汉大学,真是了不起!”先生则说:“虽然赔上了一双眼睛,但建好武汉大学,我值了。”这个短短的故事,说的是上世纪30年代,双目失明的沈祝三承建武汉大学,后来因洪水导致工程成本飞涨,但从小失学的沈祝三为了武汉大学这个“知音”,信守承诺不涨一分钱工钱,甚至抵押全部家产,最终建成了美丽的武汉大学,也为现在的“百万大学生之城”奠定了第一块牢靠的基石。

“接地气”的《知音号》,让武汉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之美在世界面前绽放。

在《知音号》发起的“拾光知音——寻找城市记忆”全球老物件征集活动中,连大陆彼端的德国友人也来“觅回忆”。家住德国下萨克森州巴特皮尔蒙特的梅内尔女士打来洲际长途。据她介绍,她的爷爷在上世纪30年代是汉口德华学堂的德文老师,她希望把他保存的当年的课表和教案捐赠回武汉,让这些能代表武汉历史的物件回到爷爷生活过的地方。经过查询,“德华学堂”旧址是位于武汉江岸区球场路64号的武汉六中。这所学校1903年由德国宣教士所创办,距今已有113年的办学历史。梅内尔女士女士的爷爷在学校任教几年,度过了在异国他乡最为印象深刻的一段日子?;氐降鹿螅淙患妇铰?,但他一直舍不得把这些材料丢弃,只为了保留那万里之遥外那段“家园”记忆。

在导演樊跃对《知音号》文化内涵的设想中,上演着近百年前老武汉故事的《知音号》,要创造的是“一场文化的相遇,几代人之间的记忆相遇,几代人对城市的记忆,对江水的记忆”。这种独具特色的城市人文历史烙印,在《知音号》上得到充分集中,使之不仅在本地人看来亲切,而且在世界眼中也很独特和厚重,具有特别的吸引力。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专家纪东东则认为,《知音号》是复兴大武汉,打造武汉长江新城的文化旅游开篇之作。这部剧讲述了老武汉故事,展示了老武汉鼎盛时期的风情风貌,身临其境,是激情、浪漫和丝丝的历史使命感?!吨艉拧纷钥菀岳?,场场爆满,一票难求,勾起的是武汉人的记忆,激越的是大江大湖大武汉的新时代之梦,《知音号》是长江新城的文化盛宴。

密码三:“放大镜”下的《知音号》诠释“工匠精神”

一部从创意起始就瞄准“世界级”的大剧,每一处细节都要经得起“放大镜”打量。在这一点上,《知音号》为“工匠精神”做出最佳诠释。

《知音号》船舱的地板,印象最令人深刻。在舱内装修时,为兼顾防火隐患和视觉效果,施工方习惯性地采用复合地板铺设。但地板已铺了近半,导演组发现“大纰漏”。原来,现在的新式地板制作精细,铺设时严丝合缝。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地板制作工艺有限,再高级的地板铺设时也会有地板缝。在那个时代的图片、影片中,一道道黑色的缝隙几乎成了时代印记,缺了它就少了“味道”。为此,施工方将已铺设的地板一块块撬起,按旧时代工艺重新铺设。

旧时代的蒸汽轮船,外壳都是用铆钉铆合。新下水的“知音号”不能采取这种工艺,但为了尽可能找到那种“范儿”,在全身特别装设了3万多个铆钉。这些铆钉虽然只是“做旧”用的,但制作方没有丝毫马虎,全部重新开模定制,并采用手工一个个安装到船上。

《知音号》的道具更值得说道。道具组长龙丽琪介绍,船上陈设的报刊、杂志,都要严格按照上世纪复原。譬如:船上酒吧陈列的《良友》是中国第一份综合性新闻画报,现在完整存世量不多。道具组找到上海的专家求助,获取了完整电子资料,严格按照当时的封面风格、内容布局来复原。在制作实物的时候,还特意做成老刊物胶版纸的色调和印刷体例。最终做出的“道具”,让很多藏家都以为是老藏品。

密码四:好玩的《知音号》可以“众筹”玩法

《知音号》吸引人的不只是特殊的剧场和剧情,在这里观众还可以“自我开发”很多玩法,玩得更具个性。与此同时《知音号》的观赏、游玩方式也在“自我丰富”,成为一部不断“自我完善”的“活”剧目。

“以前可能姑娘们家里都有旗袍,但就是找不到机会穿,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穿着旗袍美美的,现在可以看这样的演出,你就有理由旗袍上身,拉着三五好友或者和家人一起去看演出了,所以你看,文化的获得感是多么的重要。”在央视《改革在哪里》栏目中,主持人劳春燕点出《知音号》“好玩”的一点。

《知音号》剧场部工作人员崔兆禛介绍,观剧没有特殊的着装要求,但越来越多观众喜欢“带妆”来看戏?!拔浜航衲瓿中呶?,可再热的天,也有很多观众穿上旗袍、长衫在码头、船上拍照,装扮成‘怀旧风’来看戏已经成为最时兴的玩法?!贝拚锥G说。

不仅是“怀旧”好去处,《知音号》还被观众开发成了“寻缘”胜地。5月17日晚,“知音号”甲板上,20多名“亲友团”人手一支玫瑰花和小灯泡,在甲板中央围成一个“心”型。音乐声中,一位戴着鸭舌帽的男子手捧一大束玫瑰花,单膝跪地向女友求婚。女友泪眼汪汪,点了点头,最后两人甜蜜相拥。原来,《知音号》主打相遇、相知主题。特殊的环境和氛围,让这里成为最佳“寻缘”地。刚刚这一幕,就是“有情人”借助“地利”,成功求婚。

密码五:成长的《知音号》是城市“营销大师”

截至8月28日,《知音号》已接待游客5万人次。在预订系统中预留的身份证信息中可以看到,其中2万人次以上为外地游客。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些游客大多是自己预订,而不是参加旅行团“顺便”前来。大批外地游客“点名”来看剧,把《知音号》推至宣传武汉、推广城市形象的第一线。为当好这个城市形象的“推广大使”,《知音号》与黄鹤楼、江滩等合作景点联系,推出6条线路,打造城市旅游黄金线路,让过去不知道在市区玩什么的外地游客有了丰富选择。此外,《知音号》正在推出的服务IP“知音礼遇”也极具吸引力。

《知音号》出品方、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董事长董志向表示,《知音号》不只是一出大剧,还是两江四岸旅游要素的衔接点?!吨艉拧氛谂Υ蛟煲惶子形露鹊某逍欠癖曜迹铣?、住、行、娱等一条龙服务,打造“知音礼遇”城市形象品牌。观众在观演《知音号》的同时,还可入住与《知音号》风格匹配的特色酒店套房,吃地道的汉味美食等,享受贴身细致VIP服务?!耙眉幢愕谝淮卫次浜旱耐獾赜慰?,也有被亲朋好友接待的感觉,在这座城市处处都能遇‘知音’?!倍鞠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