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双11”如何提升“双质量”
2017-11-09 16:52:00 来源:人民网

“双11”即将来临,国家发改委、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国家邮政局等多部门日前分别出招,针对虚假折扣、有价无货、假冒伪劣、快递爆仓等乱象采取措施,规范今年“双11”市场秩序。参与部门之多,力度之大,密度之高,尚不多见。

WechatIMG1689

从开始波澜不惊到如今风光无限,从电商小众行为到到全民购物狂欢,始于2009年的“双11”推动了消费方式的革命,展现了“剁手党”的潜力,也创造了销售领域的神话。如某著名电商平台首次举办“双11”活动时单日销售额仅0.5亿元,7年后飙升到1207亿元。然而,与线上销售额爆炸式增长相伴而来的是一些问题的“野蛮生长”——制假售假屡有发生、促销活动频现“套路”、保价承诺不保价、快递患上“拖延症”、售后服务不给力……种种乱象,归结起来无非两点:一是产品有硬伤,二是服务多软肋。如果说产品质量更多关系到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服务质量则更多影响到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商品质量不过关,服务再周到,也不过是“温柔陷阱”;服务质量差,商品质量超一流,同样让人“花钱不舒服”。

购物,从来不只是“买买买”;消费,都是追求商品与服务“双质量”。特别是,中国制造迈入质量时代,作为引领公众消费习惯且一直声称要给人们更好消费体验的“双11”,更要提升“双质量”,才能名副其实。否则,两眼紧盯着消费者的钱袋子而罔顾其权益,心中盘算着提高销售额而不想着丰富消费体验,狂欢之后将是一地鸡毛,各种期待也会化为一片吐槽。其结果,不仅会让消费者权益受损害、消费热情被浇灭,也让电商行业的形象打折扣、网络购物生态遭污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电商平台领军人物就假货风波向代表委员道歉,即是例证。

WechatIMG1690

提升“双质量”,强化监管首当其冲。坚持关口前移,创新监管手段,提升监管水平,才能织密监督网,识破新伎俩,杜绝侥幸心理,做好规范引导。国家发改委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全网及各大平台刷单数据,发现各大电商平台普遍存在刷单炒信行为后,会同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开展专项治理,日前在“信用中国”网站披露首批500家“电子商务领域严重失信企业黑名单”,其威慑效果自是不言而喻。这样的“黑名单”发布应成为一种常态,警醒消费者,更警示电商平台及生产企业。

应该看到,由于“双11”活动时间短、消费体量大、消费环境复杂,全靠监管部门很难“包打天下”。平台作为电商的集散地,在提升“双质量”上显然责无旁贷。守好“责任田”,严把准入关,经常清理门户,才能防止问题商家趁隙而入,将问题产品挡在门外,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这两年,一些知名电商平台在监管引导、舆论推动下加强自我管理的实践表明,平台切实担起责任,不仅能及时发现制假售假、服务低劣等问题,而且可以节约监管成本、方便买家维权。

无论是加强监管还是强化平台担当,最终都要唤醒商家自律。正视顾客需求,保证商品质量,提升服务标准,少点噱头、多些实惠,少点“套路”、多些真诚,消费者才能切身感受到商家的诚意,拥有美好的体验。近年来,实体店之所以在电商冲击下顽强生存下来,有些还做得风生水起,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把准了消费者的脉搏,瞅准了消费者买放心商品、享受购物过程的需求,在商品价格上做减法,在服务上做加法,不仅黏住了老顾客,而且吸引了新拥趸。

有人说:一流的商家,真正关注的不是向消费者推销了多少,而是让消费者获得了多少。这话可谓深得销售三昧,应该成为网商的座右铭。(安徽日报评论部 张永生)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