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1日讯(文/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王琼 图/记者郭丽霞)武昌一所小学里,孩子们用的大部分教材都是高年级师兄、师姐用过的“旧书”,此举却不是为了省钱。今天,记者在万福林小学探访时发现,循环经济、共享经济这样绿色环保的理念已深入该校校园。
记者在该校很多班级里看到,《音乐》《美术》《朝读经典》《国学经典》《戏曲进校园》等许多书籍,都被放进了图书角及书柜里,书籍上没有学生姓名,且保存完好。据介绍,这些书都是由学校分级统一管理的,平时就放在班级的书柜里,学生用时再发下去,而且会在这一届学生使用完毕以后、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继续使用。
六年级(1)班班主任涂聪告诉记者,“共享图书”的做法诞生于几年前。学校发现,除了语、数、外这些使用频繁的教材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教材使用率并不高,只使用一年,太浪费了。虽然教材费不需要学?;蜓械?,但这不符合环保理念,学??汲⑹酝菩小肮蚕硗际椤?,给书籍内封贴上借书目录,如有损坏,还可以追溯书籍的使用者情况。
为了解决家长担心的卫生问题,学校定期晾晒、给共享的教材消毒,还在教室里安装了消毒灯。许多科目的教材不用再放进书包里,也减轻了孩子书包的重量。此举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一段时间以后,老师们发现孩子都非常爱惜书本,在使用“共享”教材时,学生会尽量把笔记记在自己的本子上,书籍也鲜有丢失和损坏的情况。学校取消了书籍登记制度,这一良好现象仍然保持下来。
在“共享经济”的影响之下,学校许多老师把他们自己制作的学具和教具,也拿出来共享:谁需要谁拿去用,从这一个年级传到下一个年级。
该校校长胡佐云表示,学校的校训为“和谐共生”,共享图书的做法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大环?!币馐叮壳翱蠢葱Ч浅:?,不少学生还从家里主动带来图书与同学共享,加入这一场“奇幻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