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让家庭记忆不因时间流逝而消失 硚口区试点为市民建“家庭档案”
2017-12-03 14:13: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2月2日讯(记者卢士昌 通讯员杨军 曹亮)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武汉一聋校的杨小玲老师,在硚口区档案馆建成了自己的家庭档案。截至今天,硚口区已有15户家庭按照家庭档案建档要求,建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档案”。

资料图 图文无关

家庭档案是客观真实反映家庭内部生活的历史记录,对于家庭来说,不仅有利于家庭事务的管理,而且有利于家庭史料的积累和传承,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和实用意义。为帮助市民建立家庭档案,让更多的家庭记忆不因时间的流逝而消失,硚口区档案局目前正在试点推广这项档案便民服务。

硚口区档案局在此次建档示范户的选择上突出一个“广”字,既注重“名人”效应,又涵盖了普通家庭,已经建档的15户家庭建档示范户,既有同济医学院教授、全国道德模范、非遗传人这样的“名”,还有抗战时期保育生、书香之家及普通干部、教师家庭。在示范户建档过程中,针对不同家庭开展个性化、特色化建档,彰显家庭文化品位,几乎每个家庭在档案门类上都有一个“拳头产品”,形成家庭建档的一大亮点。

记者看到,杨小玲家庭档案,以她在从事聋哑儿童舞蹈教学事业及参加各类公益活动中的照片及音视频资料为主,一些照片、视频极其珍贵,记录了这位普通特教教师扎根基层、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的人生经历。

宗关街水厂社区竹编手工风筝技艺非遗传承人罗光文老先生,在家庭建档过程中既注重风筝实物档案的保存,还将自己在竹艺风筝创作过程中的图纸予以同步归档,为风筝制作这一非物质文化传统工艺的传承留下了大量的文字资料。

武汉雷锋陈列馆馆主黄德宝,其陈列馆以雷锋资料藏品为主,在帮其开展家庭建档过程中,硚口档案局工作人员指导其对馆内和家中的所有藏品进行分类登记编号造册,使其馆内2万余件藏品都有了“身份证”。

据悉,硚口区家庭建档将全面铺开。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