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每年一入冬,门诊大厅里挤满了患儿和家长,多数都是因为感冒而来输液的。许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一病,家长就得请假陪着;孩子受罪,家长也是身心俱疲。这时,家长就会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用消炎药(抗菌药),最好是输液,又快又有效。虽然医疗系统内部经常在呼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但在医生看来,最难过的一关其实是家长的固有观念。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等机构日前联合发布的《中国儿童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行动计划(2017-2020)》称,将力争用5~10年改善儿童抗菌药物滥用的状况。仇丽茹表示,儿童其实是应用抗菌药物最多的群体。儿童抗菌药物使用不当会导致细菌耐药产生,还会影响到体内微生态和导致机体免疫稳态失调。为此,《武汉儿童健康蓝皮书》第27期,邀请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仇丽茹,教你正确认识抗菌药物,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健康理念。
/ 专家简介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儿科
仇丽茹 副主任医师
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学肾脏病和高血压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
擅长领域:儿童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疾病,例如肾病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以及遗传性肾炎等、复杂性尿路感染、慢性肾脏病以及儿童呼吸系统及其它儿科常见病的诊治。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营养学组委员。
/ 专家访谈 /
▼
1
记者: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究竟如何区分?
仇丽茹:大家容易把抗菌药、抗生素、消炎药混为一谈。其实,三者虽有部分交叉,但并不完全等同,不可相互替代。
a.抗生素
是由影响和干扰病原微生物的合成或半合成化合物,包括抗细菌、抗真菌抗结核,和抗病毒等几种类型。
b.抗菌药
顾名思义,是指具有杀灭细菌或抑制细菌活性的一类药物, 包括各种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头孢类、磺胺类、咪唑类、 硝基咪唑类、 喹诺酮类等化学合成药物。
c.消炎药
广义的消炎药包括抗生素和抗炎症药物,即医药学概念中的“解热镇痛抗炎药” , 常用的有阿司匹林、 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等。狭义的消炎药是专指抗炎症的药物,即抑制炎症因子产生或释放的药物, 具有解热、镇痛、 抗炎、 抗风湿等作用,主要针对红、 肿、 热、痛等症状发挥作用,属于对症治疗药物,对导致症状的各种病因无直接作用, 不能杀灭病原微生物。
常有文章介绍“抗菌药” 时, 一概用“抗生素”代之。其实,两者不能等同实际上, 抗真菌类、 抗结核菌类、 抗肿瘤类、 免疫抑制类等药物较少存在滥用现象,人们常说的“抗生素滥用” 指的就是“抗菌药滥用”。
“避免抗生素滥用”的说法的科学表述应为抗菌药物滥用。
2
记者:三类药物主要用途分别是什么?有没有一种较为简单的办法教给各位家长进行区分?
仇丽茹:狭义的消炎药主要作用是缓解、抑制炎症症状( 红、 肿、 热、 痛等),并不能杀灭引起炎症的病因———病原体。比如,孩子发热超过39度就需要使用退热药物,这些药物就是非甾体类消炎药了;而抗菌药,是直接针对各种细菌的药物, 通过杀灭或抑制病原体,进而消除炎症反应。
关于抗菌素,大家可以先记住 5个词:西林、头孢、霉素、沙星、硝唑。
1. XX 西林
会叫这种名字的药,基本上就属于青霉素类的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氟氯西林等,有青霉素过敏史的孩子一定要避开。
2. 头孢 XX
属于最常见的一类抗生素,比如头孢拉定、头孢地尼、头孢甲肟等。
3. XX 霉素
最常见的如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
4. XX 沙星
比如左氧氟沙星等。
5. XX 硝唑
比如甲硝唑、奥硝唑等。
3
记者:什么时候才可以使用抗菌药?
仇丽茹: 抗菌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并不能包治百病。儿科什么样的病可以用抗菌药物呢?比如细菌感染所致的疾病,一般来讲是需要用到抗菌药物的,而且要足疗程足量应用。而对于确定病毒感染所致的儿童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的疾病,是不需要用抗菌药物的。
4
记者:一旦滥用抗生素会带来哪些危害?
仇丽茹:孩子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主要的危害是身体内细菌的耐药率会增高,真正需要使用的时候往往需要使用更高级的药物才能控制。另外是对肠道正常菌群的破坏,由此会引起肠功能的紊乱,孩子会出现腹泻等情况,有的还会引起真菌感染。
近些年来,我国政府部门不断通过媒体在宣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重要性。正面的宣传还是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从我在门诊接触到的家长来看,还是有相当多的家长已经能够意识到了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但由于我国地域性发展差异广泛存在,很多医疗水平欠发达地方,抗菌药物滥用的情况仍然严峻。但是也有部分家长对抗菌素谈虎色变,秉承坚决不用的态度,其实也是不应该的,门诊有一个严重泌尿道感染的孩子,家长拒绝使用抗菌素,导致孩子肾脏脓肿形成、败血症危及生命。因此合理使用抗菌素应该强调的是“合理”两字。
我建议,把感染性疾病防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知识加入到中学健康教育内容中,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之所以很多家长观念这么顽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了解这些医学常识。因此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提高医学素养应该从小开始。因此建议在学校里,通过健康教育课来给学生们传达正确的健康知识,让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理念在下一代人心中扎根。
* 关注『周医见』
点击链接,查看系列专家科普:
第18期:同济儿科李文斌:宝宝喝奶过敏?深度水解或氨基酸配方奶可供选择!
第19期:近三分之一的孩子都有晕厥经历!军训、升旗时感到难受不要硬挺
第20期:同济儿科刘爱国:小儿长期贫血会影响生长发育!这些典型症状,你的宝宝有吗?
第21期:同济儿科温宇:孩子持续发热的背后藏着“川崎病”!
第22期:同济儿科刘伟:这个细节没注意,会导致宝宝反复鹅口疮!
第23期:同济儿科张柳清:贫血,纯母乳喂养宝宝6个月后的“头号问题”!
第24期:同济儿科容志惠:宝宝湿疹反反复复怎么办?送你一份权威应对指南
第25期:同济儿科张瑜:孩子5岁还在尿裤子怎么办? 三招学会科学排尿训练!
第26期:同济儿科吴薇:4000万儿童有超重情况!你家是不是也有小胖子?
第1期:同济儿科黄永建:孩子热得出汗又受风,最容易着凉感冒!
第2期: 开学月是肺炎中招重灾区,家长要学会识别早期“信号”
第3期:同济儿科侯凌:少吃鸡翅、喝豆浆,可能导致性早熟!
第4期:同济儿科黄志华:玩多了手机ipad,也会引发宝宝腹泻或便秘!
第5期:同济儿外科王丽珺:给宝宝擦屁屁,我坚决不用湿巾和爽身粉!
第6期:同济儿科仇丽茹:尿毒症真的没有征兆?因为你忽视了孩子的尿液!
第7期:同济儿科郝燕:每百个孩子有五个患多动症,六成长大后可能患两种以上的精神疾病!
第8期:同济儿科刘艳:孩子“烧抽了”,这个急救动作会害人!
第9期:同济儿科胡群:血友病妈妈能生出健康宝宝吗?能!产前检查能避免悲剧发生
权威科普,即刻解惑!
— 周医见 —
出品人:胡方园
世界太芜杂,我帮你整理
健康、心理、科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