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气候一般只分为雨季、旱季两季,观山的时节也被一分为二了。每年的5月到10月,暖风吹来阵阵雨水,山上总是云仙雾绕,让人难以窥测到她的美。待到11月,雨季一走,干燥的风立马吹掉了山顶上的“盖头”,露出她最真的一面,冰雪覆盖下,是壮丽巍峨的身躯。此时,也就是西藏最好的观山季节。每逢这个季节,西藏的各条交通要道就变得繁忙起来,自驾去观山成了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之一。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在笔者看来,这句话应该被改成“西藏归来不看山”才最为恰当,在神奇的青藏高原上,自然造就了无数大山大川。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山,西藏的山更具有淳朴的风情,不着一丁点人工修饰的痕迹;无论你登上哪一座山都将无比自豪,因为哪怕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岭,海拔也有4000多米。因为长年冰雪覆盖,人们大多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她的美,就静静地摆在那里,如待嫁的少女一样。
图丨色季拉山口远观南迦巴瓦。鲜敢摄
车行在318国道上,在巴宜区到鲁朗小镇之间,沟壑纵横,途中必经的色季拉山垭口是观山的重要地点。从这里远远眺去,南迦巴瓦峰自林中拔地而起。它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中国最美雪山不是没有理由的。这座海拔7782米的山峰是西藏林芝地区的最高峰,也是藏传佛教重要派系“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据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这段故事中南迦巴瓦峰被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南迦巴瓦峰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山间也是常年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传说十人九不遇,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非幸运女神眷顾是很难谋得一面之缘的。
图丨南迦巴瓦全景。李亮摄
冬日的清晨,薄雾笼罩在山间,南迦巴瓦主峰在一群海拔5000米上下的山峦中显得鹤立鸡群。清晨的阳光照耀在山体上,南迦巴瓦峰总有一种海市蜃楼、远在天边的感觉,如镜中花、水中月般不真实。随着太阳升起,云雾被渐渐推开,露出清晰面容的南迦巴瓦峰孤傲地伫立在众山的怀抱中,极具视觉冲击力。待到夕阳西下,霞光换一个方向洒在山体上,造就了西藏观山中最期待的胜景——日照金山,山像是被撒上了一层金粉,金光灿灿,如仙境一般,这也是为什么青藏高原上遍地都是“神山”的原因吧。
图丨山中的小镇。刘东君摄
车往深处开,便来到山峰的脚下,绿林深处藏着一个个小村镇,如同世外桃源一样。每年从印度洋吹来的暖湿季风沿雅鲁藏布江一路北上,为南迦巴瓦峰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和温暖的空气,为这里自然地理的垂直分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峰顶终年白雪皑皑,山峰脚下却绿树成荫。秋收过后的田地里只有牛羊在低头搜寻着遗落的青稞粒,还时不时地抬起头来看看远处的山,看看闯入的游人。这时恰能体会到天地人景和谐相融的感觉。
小贴士:
西藏常规的观山路线有:林芝看南迦巴瓦峰,定日看珠穆朗玛峰,阿里看冈仁波齐峰,当雄看念青唐古拉山等。
高山伴好水,南迦巴瓦脚下是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冈仁波齐脚下并排着玛旁雍错和拉昂错,念青唐古拉山下是有着圣湖之称的纳木错。
西藏海拔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早晚温差较大,观山需要多添置衣物,入藏初期有些高原反应是正常现象,减少剧烈运动,切莫频繁洗澡。多饮水,及时补充糖分和维生素即可,高原反应可以得到很大缓解,直至适应高原环境。若有较大反应,或高原反应持续过久,需及时就医。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鲜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