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2月5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高琛?。爸芤缴?,您!好!我就是您救的那!个!人!”2月4日上午11点,刚下手术回到病房的武汉儿童医院骨科 医生周治国被一对中年夫妻拦住了去路,听到男子一字一顿吐出的“支离破碎”的话语,他一下子懵了。转眼看到陪在一旁的妻子,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周治国的眼眶:这个人正是4个半月前自己在崇仁路轻轨站救过的那个男子(本报2017年9月19日05版报道)。
今天下午,记者联系上周治国时他刚下专科门诊?!罢馐俏业币缴饷炊嗄昀醋羁牡囊惶?。”说起此事,周治国连用了两个“太惊喜”:89岁高龄的外公在那一天越过了教科书上“100%的死亡率”,如今已经完全恢复;被认为“最理想的结果只是植物人”的易诚,经过3个多月的治疗,上个月自己走着出了院。
“老公嘴里满是血和涎,医生不怕脏”
回忆起去年的9月18日的那一幕,易先生的妻子林友钗至今仍心有余悸。
上午11点,家住汉口的林友钗突然接到老公易诚的电话,说自己有些不舒服,想去同济医院看病,两人约好在轻轨崇仁路站见面。刚下轻轨,林友钗就看到出站口围满了人,她上前一看:倒地的竟然是自己的老公! 当时他的脸色乌紫,已经失去了意识,林友钗急得手足无措,周围的人都不敢上前。
“请大家让一让,我是医生!”一个小伙子扒开人群冲了进来,把包一丢,跪在地上就开始抢救?!罢飧鲆缴褪侵苤喂??!绷钟杨嗡?,当时易诚已经没了呼吸心跳。周治国不停地用手按压他的胸口,还口对口的做人工呼吸,一直坚持到120赶来。
“当时老公咬破了舌头,嘴里满是血和涎,我看着都觉得脏,周医生跟他嘴对嘴,一点都不嫌弃,他自己的 嘴唇也磕破了,满口都是血?!绷钟杨位坝锢锫歉卸?/p>
外公突破了医学“不可能”
周治国告诉记者,那天对于他而言,是非常特殊的一天。
早上8点,刚接班的周治国突然接到家里电话:外公再次口吐鲜血,已经失血2000毫升以上。一周前,89岁的外公因胃穿孔刚在武汉同济医院做了胃大部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后一旦出现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并发症,教科书上的死亡率是100%。
面对家人的犹豫不绝,“听我的,做手术!”作为医生的周治国很清楚,不做手术根本没有活下来的机会,做了手术或许还有一线希望。
周治国从小就是外公一手带大的,两个人感情特别深。等到他把手头急诊的患儿处理完再往同济医院赶,途中接到电话说外公已经被送上了手术台?!翱赡芪伊夤詈笠幻娑技坏搅?。”周治国情绪异常低落。
刚一出站,他就碰到了昏迷倒地的易诚。“我已经没有外公了,不能再让别人经受失去亲人的痛苦!”周治 国坦言当时脑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尽力救活他。几组心肺复苏后,周治国累得大汗淋漓,这种信念一直支撑着他。
120急救车把易诚接走后,心急如焚的周治国掉头就往医院赶。下午4点,外公顺利出了手术室。术后7-10天的第二个“生死关”,外公再一次挺过。两周后,老人康复出院。
“外公突破了医学上的不可能?!敝苤喂那母嫠呒钦撸衷谒;嵯肫鹉翘炀热说氖拢芫醯檬亲约鹤隽撕檬?,冥冥之中救了外公一命。后来,他托同学打听过易先生的消息,得到的回答是“最好能恢复成植物人”,难过了好一阵子,那时候真希望他也能被救活。
男子屡破医学常规创生命奇迹
易诚被120就近送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医院)抢救,确诊为心源性猝死。当天,他在重症监护室发生 了3次心跳骤停,病情极度危重。
46岁的易诚在东西湖供电公司工作,得知消息后同事们纷纷赶到医院,有些人主动提出和林友钗换班在监护 室外打地铺守护。
入院第3天,权威专家会诊后告诉林友钗:以目前的病情看,即使抢救回来,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植物人。思虑 再三,林友钗将实情告诉了正上高三的女儿?!耙欢ㄒ龋≈灰液八?,爸爸能应一声,我就满足了?!毙?姑娘一脸坚定地说。
入院第9天,面对昂贵的医疗费,医生劝她考虑以后的生活?!熬退闶侵参锶耍颐且惨?!”林友钗坚定地 告诉医生,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坚持。
次日一早,奇迹出现了:易诚有了微弱的知觉。入院第20天,女儿探望时哭着说:“爸爸你快点好,我和妈 妈等你!”小姑娘惊讶地发现爸爸在冲她点头,还掉了眼泪。
之后,易诚一步步打破医学常规。1个月后,他脱离了呼吸机,顺利接受了心脏支架手术;尝试自己吃饭后, 萎缩的肌肉开始恢复;11月14日,新买的轮椅刚拆开坐了一天,他就自己站了起来。
1月中旬,易诚康复出院了,只需要每周到医院做一次康复治疗。“你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出院前主治医生 告诉他,多亏地铁医生急救的“第一棒”,才争取到了一线生机。
四处打听,林友钗终于在报纸上找到了救命恩人,这才出现了开头的一幕。
碰见路倒不管会不会急救都应上前
周治国向记者透露,现在易诚走路步态平稳,舌头居中,思维清晰,只是说话还有些慢。只要坚持康复,应该能恢复得更好。“易诚能抢回一命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彼ψ沤馐?,多亏了现场一个女护士“接力”心肺复苏,还有武汉市第四医院的物业经理帮忙扶头协助抢救。
周治国说,心脏停跳的4分钟内是急救的“黄金时间”,心肺复苏是最有效的抢救手段。他呼吁市民都能接受标准化的心肺复苏培训。路遇倒地昏迷的人,不管会不会急救,都应该上前帮助按压。即使方法不规范,按了也比没按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