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3月2日讯(文/记者胡义华 通讯员易先勇 陈静 刘绍芬 图/通讯员张永潮 金振蔚 杨军)吊浆干湿要合适、馅料中放点猪油……今天,武汉商学院三位中国烹饪大师王辉亚、方元法、帅业义,带着60多位烹饪专业学生,3小时制作出4000多个汤圆,该校26个少数民族的500多位学生第一次在校园吃汤圆,猜灯谜,过元宵。
当天早上6点多,武汉商学院17级中西面点三班女生焦金楠,和另外60多位烹饪专业学生,一起来到学校烹饪学院实训室厨房,在三位中国烹饪大师王辉亚、方元法、帅业义指导下,制作汤圆。其中,王辉亚、方元法,曾作为大厨先后奔赴南极科考长城站工作。
中国烹饪大师、武汉商学院烹饪学院党总支书记王辉亚介绍,为保证新鲜美味,当天采用糯米吊浆,干湿合适,然后馅料中放点猪油,保证其流体状,开水下锅,“掌握这些技巧”,汤圆味道会特别好。虽然第一次做,但恩施土家族的女孩焦金楠特别认真,“以前吃过汤圆,但做汤圆还是第一次。”
中午12点,1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和武汉商学院领导一起吃汤圆,猜灯谜,过元宵,其他学生则在食堂领取汤圆。来自广西桂林的瑶族女孩盘思伶,这是第一次在外地过元宵。这位武汉商学院15级国际商务大三学生,有些激动,“很感谢学校,为我们考虑这么周到,而且这些汤圆还是烹饪大师带着同学做的?!迸趟剂嫠担庖坏?,让远在广西的父母挺羡慕的,“你吃的还是中国烹饪大师做的汤圆呢!”
盘思伶有幸坐在武汉商学院党委书记李作清身边,一起吃汤圆。李书记询问盘思伶,“你们班有没有同学上课玩手机?”得知很少有学生上课玩手机,李书记叮嘱,“一定要珍惜在学校的美好学习时光,还有要注意锻炼身体?!?/p>
据武汉商学院院长王清华介绍,以前大学生元宵节多是在家度过,今年开学早,很多大学生是第一次在学校过元宵,学校组织“吃汤圆团聚民族心,闹元宵迈向奋斗年”活动,让学生,尤其离家比较远的少数民族学生,在学校吃汤圆,就是希望学生有家的归宿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