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在汉央企建造“雄安第一标”:4000名建设者83天实现主体完工
2018-03-06 15:27: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3月1日讯(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刘晓霖 范宗臣 黄鹏程 饶苡榕)2月28日、3月1日,正值元宵节前夕,晚报记者新春走基层,来到河北雄安新区,由驻汉央企中建三局承建的“雄安第一标”——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正如火如荼建设中,目前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市政管网、电力、地热和园林绿化等专业的施工。

目前,共有4000余名建设者奋战在一线,坚持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创造“雄安质量”。两天来,晚报记者见到了多位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基层建设者,他们中很多来自湖北。

从“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雄安质量”

记者一行在白洋淀高铁站下车,匆匆赶到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施工现场,见到宋福生时,他正在现场工作。宋福生,54岁,是项目二工区安装质量总监,中建三局老员工,老家在长沙。

“我父亲也是中建三局的老职工,上世纪70年代曾参加过人民大会堂的修缮工作,这是令他一辈子自豪的事情。”宋福生说,自己子承父业,也干起了建筑这一行,一干就是30多年。

1984年,在荆门上班的宋福生被派到深圳,参加深圳国贸大厦的建设。他说:“当时三局在深圳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现在又能承建‘雄安第一标’,作为三局人,倍感自豪?!?/p>

宋福生说,原来机械单一,靠“人海战术”和塔吊,现如今在雄安的项目,技术进步飞速,运用智慧管理、用电脑三维建模、使用先进焊接技术、盖房子像搭积木,施工现场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7天完成12万立方米土方开挖,20天完成5万米焊缝焊接作业,相当于6个珠穆朗玛峰高度;25天完成12200吨钢构件安装,相当于2个埃菲尔铁塔用钢量;1000小时实现7栋钢结构单体封顶,比同体量工程施工速度快2-3倍。这些数字背后,也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化。

作为一名“质量”的把关人,宋福生说,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是“千年大计第一标”,他和所有建设者誓言定要严把质量关,以最高标准打造“雄安质量”。

三名湖北父亲过年首次不回家,坚守雄安

王金才、李小平、刘兴鹏,三人都是湖北人,是项目一工区的建筑工人,也都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为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春节都没有回家。

“我叫王金才,黄冈浠水县人,做了20年瓦工,这是我第一次没有回家过年?!彼?,爱人和两个孩子都在浠水县,过年特别想他们。

38岁的利川人李小平,是一名电工,大孩子6岁,小孩子才2岁。他说:“我想他们了就视频通话,看一下他们?!?/p>

35岁的利川人刘兴鹏也是利川人,主要从事外装修工作,今年也是他首次没回家过年,他有一儿一女,大女儿读五年级,都在老家。据了解,像他们三人这样春节假期没有回家的建设者共有3000多名,随着正月十五到来,建设者陆续从老家返回到项目,目前现场工人已达4000余名。

问及在这个项目干活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人不约而同地说:“严格,要求非常高!”就以安全施工管理来说,比以往任何工程都更加严格。记者看到三人都有一张“安全教育培训卡”,上面有他们的照片,标明在几月几号参加了什么安全培训。

项目副总经理、一工区项目书记范宗臣介绍说:“每名工人正式上岗前,都要接受安全教育。我们这里有一座“安全教育培训基地”,是中建三局首个集劳务信息建档、理论培训、实体体验和培训取证于一体的大型可周转式培训基地,包括VR虚拟体验、跨步电压体验等20余个体验项目。所有工人需经过基地的培训方可获得入场作业资格?!?/p>

探秘“雄安第一标”,多种“尖板眼”“黑科技”

据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总建筑面积10.02万平方米,规划占地24.24公顷,共有8幢单体建筑,是雄安新区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窗口,包括市民服务中心、政务中心、会议中心、规划展示中心等。

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采用投资、建造、运营和基金管理一体化模式,由雄安集团和中海地产、中建三局、中建设计、中建基金组成的联合体共同设立基金投资建设,中建三局负责总承包承建施工。其中,中建三局大项目公司牵头组织总承包项目部,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负责一工区施工,中建三局一公司负责二工区施工。

项目于2017年11月22日发放中标通知书,12月7日正式开工建设,到今天83天的时间,已实现主体全部完工,完成总工程量的80%。据了解,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包含多项科技创新和设计亮点,如海绵园区、地源热泵、被动式房屋等??蒲У脑擞茫迪至恕八俣群椭柿俊钡南喔ㄏ喑?。

记者在指挥中心看到,在工地,无论身处何处,只需移动鼠标或拿起手机,就可以看到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基于“BIM模型+全过程信息化”,足不出户,就能将当天的施工进度、完成项和未完成项了然于心;通过数据对比和分析,就能知道现场工长、质量员、安全员是否认真专业;甚至能够在千万根钢梁中,查询任何一根的进场时间、使用情况和安装位置。

在工地入口,工人可“刷脸”进入。工人的单位、工种、考勤、安全教育、个人信息、信用评价等录入系统,方便管理。在现场,工人身处何处,在屏幕上点开就能知道。如果有人遇险,可马上求助,加强安全管理。

项目还引进了一种安全神器——“安全生产情绪识别系统”,项目一工区安全总监董峰介绍说:“项目部通过该系统有效识别人员面部肌肉产生的微小振幅和频率,经计算机分析后得出施工人员的潜在情绪结论,并以此为依据,针对性做好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心理辅导工作,必要时劝退作业人员,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市民服务中心项目8个单体建筑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有7栋是钢结构装配式,另外的一栋采用的是“装配式集成房屋”,简单说就是在工厂把房子盖好,大到内部装饰、小到里面一根电线,全部做好,然后再整体运到现场接装,像“搭积木”。40天完成了3万平方米的房屋拼接吊装。

市民服务中心项目打造“海绵园区”,可收集雨水和经过污水处理后的水,用于树林灌溉和冲卫生间。

现场还钻了1510口120米深、直径15厘米的井,通过深层土体热量交换,满足冬季供暖、夏季换风。室内不需用暖气和空调,就像“大自然的空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