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挤挤文字的水分
2018-03-19 16:52:00 来源:人民网

“现在的电视剧,集数那么多,感觉都看不动了?!敝苣┖屯馄磐ɑ埃募八粘O?,外婆颇显不满地说了这番话。

自从家里搬进“大彩电”,外婆晚饭后的时光,基本就在电视前度过。不看电脑,不刷手机,作为二十多年的老观众,外婆算得上资深的“剧迷”。但眼下诸多国剧,越来越庞大的剧集体量,愈发寡淡的单集内容,让外婆有些失望。“几十集的剧还不如以前十几集的剧好看。”

外婆的话,或许映射出很多人的心声。投资巨额、规模宏大的电视剧口碑不济,很大程度上,问题出在“注水”二字上。

“注水”,便是将干货水淹,将精华稀释,换得浮肿的体态、虚胖的外型。质量跟不上体量,品相配不上排场,名实难副,只带来令人厌弃的结果。“注水肉”难吃有害,“注水数据”难经考验,“注水剧”拖沓敷衍,如同泡涨的海绵松松软软,自然频遭不满。

而这样的“水分”,在文学创作上也不乏见。

作为编辑,我们日常收到的来稿中,“水分充足”者,并非少数。报告文学须见人见事,故事脉络清晰有序,一些作者却用极大篇幅渲染氛围、描写景物、抒发情绪,开头许久也不知主角是谁、要讲何事,待到主角登场、故事开启,行文已然近半,故事潦草结尾,引人遗憾。山水散文,描景状物、历史考稽固然重要,但是只顾堆砌华丽辞藻、照搬大段历史文献,没有细腻真切的情感渗透,缺乏理性深入的个人思索,这样的散文纵然“洋洋洒洒”三四千字,读来也无甚营养,且删减一半更显爽利不少。一些感怀随笔,虽主题明确,但思路不开、论述啰嗦重复,读来乏味不说,也消解了主旨的深刻性。

这样的“水分”,很多时候是作者不自知,信马由缰之下无意生出。但也有一些源于作者思考和情感的积淀不足,又怕篇幅太短“难看”,为写而写,以至于注成了一篇“水文”。

一篇文字能否打动世人,与篇幅大小并无关系。甚至凝练精短的表述,反而有着更切中人心的力量?!巴ビ需凌耸?,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惫橛泄舛酝銎匏寄钪?、感情之真,廖廖数字便已足见;黄继光于上甘岭战役间隙给母亲寄一封家书,篇幅精短却情深意切,尤其那句“不立功不下战场”的铮铮誓言,胜过千言万语的慷慨陈词,军人的血性和使命感于这七字中鲜活呈现。好文章在意不在长,精准凝练的语言、句句有实的文字,更能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

我们常在各类公号文章中见导“干货满满”的宣传语,可见人们对“干货”的渴求和珍视。将冗余的表达删繁就简,将零碎的书写规整凝炼,还文章以洁净坚实的模样。这样的文字自有更久的生命力,愿这种“干货满满”的文章能更多涌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文艺九局工作室)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