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晚报3日讯(记者李佳 通讯员龙华 夏克俭 丘剑山)2日,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暨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召开,共有334项科技成果(人)被授予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其中,突出贡献奖1人,自然科学奖23项,技术发明奖35项,科技进步奖241项,成果推广奖17项,中小企业创新奖17家。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获突出贡献奖,奖金200万元。
此次获奖结果显示,我省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学研合作效果显著。今年获奖项目中以企业为第一完成单位的获奖项目(单位)共有131项(个),占总获奖数的近40%,产学研合作项目213项(个),在全部获奖项目中占比超60%。
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明显提升了湖北省境内长江中游干流防洪能力,改善了黄金水道的航运条件,有力保障了长江中下游汛期安全和长江经济带发展。高速铁路Ⅲ型板式无砟轨道建造一体化技术在郑徐高铁,武咸、武黄、汉孝城际铁路等线路上得到了应用,已成为目前我国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主型结构,并为“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科技成果转化效益突出。烽火通信研制出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送平台和系列设备,打破了国外垄断,推动了我国超高速光通信技术的进步,其市场份额进入全球第5名,增长率位于全球首位。
邓秀新让中国人四季都吃上柑橘
“如果我离开当地后,农民却干起来了,那一定(被证明)是好技术”。刚摘得湖北省科技突出贡献奖的华中农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邓秀新说。这个月他要走遍云南、广东和湖北宜昌等地,通过指导当地柑橘种植,再寻新的科研尖端。
湖北柑橘成熟期延长10个月
在屈原的老家秭归县屈原镇,邓秀新及团队刚发现一种新的柑橘品种“棕橙”,正在申请品种保护。
46岁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两院院士,邓秀新在科学前沿领域一直引领“中国橙”。博士期间他就攻克柑橘原生质体培养及植株再生技术,使我国继以色列和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获得柑橘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国家。
在他的主持下,中国首次建立起柑橘原生质体分离、细胞融合、培养及再生技术体系,揭秘了“甜橙基因组”。
他说,中国生产了全球1/3的柑橘,而在柑橘研究领域也达全球一流水平,在细分领域甚至能领跑全球。
在他技术指导下,15年间,我国柑橘产量由1000万吨跃升至3600余万吨,三峡库区柑橘成熟期延伸至9月到翌年6月,使湖北省成为全国柑橘鲜果供应期最长的省份,基本达到周年有鲜果。
让宜昌成世界最大的蜜橘产区
“服务的对象不管是企业还是农民,一定要让他有收入?!本」芗绺盒姓涂蒲腥挝瘢荒昀?,邓秀新最少要留50多天去田间地头,一跑就是近20年?!安灰布际跎峡尚校蒙峡尚小?,成为他的目标。我国绝大多数种植柑橘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邓秀新也被果农称作“农民的财神”。
他带领团队在湖北柑橘优势产区秭归、宜昌、丹江口建立了3个国家现代农业(柑橘)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使湖北宜昌成为我国乃至于世界最大的蜜橘产区,相关产区每年增加效益约10亿元。
“农民是最好也是最脆弱的经济学家”,为降低产销风险,作为国家柑橘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他率队在全国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多地柑橘产区设立28个测产站。
截至今年,这套全国独有的柑橘测产体系,将运行至第10个年头,其间曾为辐射主产区的12省农业主管部门,提供供销信息、化解销售风险。
邓秀新是新中国首位果树学博士,如今,他引领的这支队伍,就像一棵橘树产生分支,在资源、育种、机械、土壤、信息等多学科产生交叉,让武汉成为研究柑橘的科研高地。目前,该校每年有200多人从事柑橘研究。
邓秀新院士 湖北省科技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