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周文春(右)在云南文山州麻栗坡县董干镇边境大火焰山雷场现场指挥。
天保镇坐落在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南端老山脚下,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4队营地驻扎在此。因历史原因,我国云南边境地区有多处雷场,曾经有不少百姓因误入雷场伤亡。截至2018年2月,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已移交30平方公里扫除完毕的雷区,扫除地雷和爆炸物7万余枚,计划到今年底彻底扫除剩余的20多平方公里雷区。
从1992年至今,扫雷大队政委周文春参与了3次大面积扫雷和1次勘界扫雷,从懵懂小伙走到知天命之年,和地雷打了20多年的交道。
1992年,周文春从昆明陆军学院毕业,被分配到扫雷大队担任副指导员,开展第一次扫雷工作。经过三个多月的培训后,他和战友们上了雷场。很快,战士们发现了第一颗雷,立刻紧张起来。身为副指导员,周文春要起到表率作用,要求第一个排雷。他谨慎地用探雷针刺进地皮,估算雷的大小,然后挖开周围的土,露出了半截地雷。战士们站在周边稍远一点的地方看着。此时周文春心里直打鼓:自己的扫雷技术过不过关?万一发生了意外怎么办?在惴惴不安中,他轻轻摸了摸地雷底部,确保下面没有连接别的炸弹后,将这颗月饼大小的地雷小心翼翼地挖了出来。第一次成功排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战士们心里有了底,而周文春却出了一身冷汗,衣服都湿透了。
扫雷大队目前有近300人,分为4个支队,负责109个雷场。从2015年起,第三次大面积扫雷工作展开。作为扫雷大队的政委,周文春负责一线工作的安排执行。在工作之初,他手中连张地雷数量和位置分布图都没有,地雷埋在哪儿,埋了多少,都一无所知。为摸清情况,在短短几个月里,周文春3次遍巡雷场,进行实地了解、详细勘查,并走访了居住在雷场附近的老乡。
从每年的11月到次年5月,是有效扫雷季节;6月份云南地区进入雨季,扫雷作业便暂停。周文春坚持每次来一线雷场指挥。早晨7点钟,他起床吃早饭,随后穿戴好防爆服、防爆鞋和头盔,来到4号洞雷场。这里山坡陡峭,灌木丛生,靠近居民区的一侧插满了雷区标识警示牌。
“雷场的情况很复杂,有地雷、炮弹、狙击步枪弹等混合炸弹?!敝芪拇航樯芩怠<甘昀?,这些爆炸物和植物盘根错节地长在一起,非常难以清除,需要先用炸药、扫雷车等工具进行爆破,把地面植被清除干净。为确保安全,在开始工作前,周文春要仔细地检查每位官兵的防护装备。整个上午,雷场时不时响起阵阵巨大的爆炸声。
随后官兵们开始排雷,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官兵们猫着腰,手持勘雷器,小心翼翼地在地面上移动,发现异常声响便作出标记,然后用探雷针一针针地插进土地,估算出地雷的大小、范围和数量。使用探雷针是一道重要的程序,一旦估算不准确,排雷时便会引爆地雷。周文春戏称:“我们使用探雷针就跟姑娘用绣花针一样,要非常细心才行。”等到人工排雷完成后,战士们还会再用扫雷耙把整个地面耙一遍,防止有“漏网之鱼”。一天全部的工作结束后已是晚上7点多。天色将暗,周文春和战士们带着“战利品”回到营地。
扫雷行动开始后,他每个月有20多天都在各支队里跟班,和战士们一起上雷场,指导工作,鼓舞士气,最重要的是为战士们的安全把关?!敖肜壮【褪窃诘都馍咸?,我要尽可能确保每位战士的安全?!敝芪拇旱目谄涞贸林亓?,他讲起了这次扫雷行动中发生的一桩事故。
2016年6月4日晚上6点多,周文春正在位于文山州马关县的办公室工作,突然接到扫雷三队队长的电话,说战士程俊辉受了重伤,“可能不行了”。周文春当时就蒙了,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汗窈?,他在电话里不停地喊:“一定要把程俊辉喊醒,不能让他睡着?!?/p>
程俊辉刚刚22岁,4年前入伍,在文山州火石坪山雷场作业时,不幸摔下山坡,头部被撞伤。他被送往麻栗坡县医院,但走到半路就牺牲了。周文春忍住巨大的悲痛赶到医院,默默地坐了很久。当天晚上,许久没下雨的麻栗坡突然变了天,下起了瓢泼大雨,在场的人全哭了。
说到牺牲和受伤的战士,周文春湿了眼眶。庆幸的是,经过十几年的改良,扫雷大队现在的防爆装备是世界最先进的。过去战士们穿的防爆鞋比较笨重,在山地上很难行走。如今的防爆鞋非常轻便,并且通过了爆破试验,能有效防止触雷后引发截肢性损伤。
为了?;け呔嘲傩盏纳撇踩?,扫雷大队于1992年至1994年、1997年至1999年进行了2次大面积扫雷,2001年至2008年进行了1次勘界扫雷。这次是2015年开始的。“我很荣幸能参与全部4次扫雷工作?!敝芪拇核?。他望向不远处延绵的山脉,眼睛里闪着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环视听工作室 李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