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正值《共产党宣言》问世170周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当天,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将以“致敬马克思”为主题,由馆长、专家和全馆讲解员一起,结合“一大”馆藏珍贵文物,为观众专题讲述《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故事……
大江东工作室忍不住要炫一炫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镇馆之宝”——1920年8月第一版和9月第二版的《共产党宣言》。参观者隔着玻璃展柜,细细观摩那一页页泛黄的纸,依然能感悟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初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火种的热度,掀开了一个风起云涌的革命年代……
鲜为人知的是,为了?;の奈铮缃裾构菽诔铝械摹豆膊承浴分形娜氡?,是与原件毫厘不差的仿制件。承担这一重要仿制工作的,是一位80后姑娘——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的赵嫣一。
传神仿制,需要无限的耐心
赵嫣一的工作间,几乎是为她量身定制。
别想多了,没那么高级。一大会址纪念馆文物修复工作室不足十平米,在一栋普通居民楼里,闹中取静,且十分隐蔽。一张巨大的红色修复案,占据了房间大半。赵嫣一笑说,“你看,这桌子比你以前见过的文物修复案矮吧?我个子不高,就订了这个最舒服的高度?!?/p>
赵嫣一在仿制1920年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除标明外,本文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曹玲娟摄)
房间唯一的窄窗上贴着黑胶条?!罢饫锉臼峭峦诵萸坝玫某逵≌掌陌捣俊R郧啊淮蟆簧璺轮聘谖?,我是一点点搭建起这间工作室的?!背錾?989年的赵嫣一,看上去比实际年龄稳重,不愧与重要文物打交道的人。
工作间里,无影灯下,大大小小的毛笔、毛刷整齐排列,调色盘中墨色深浅不一,一台小型分色测试仪随时“待命”;桌上有根据文物原件打印出来的精细放大图像和色彩分析数据;右手边是带有通风装置的操作台;房间尽头处有带过滤架的水槽,专供清洗印染后的纸张……
赵嫣一身后的木制大墙,正刷着几张“蓝头本”《共产党宣言》做旧后的封面,她拿起分色仪示范,“这几张是用来比对做旧程度的。每个人眼睛的感受都会不一样,肉眼觉得一样可不行,一定要用仪器一点点比对数据?!?/p>
1920年8月,第一个《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在上海印刷出版。封面印着马克思半身水红色坐像,被称作“红头本”。因为书名错印成《共党产宣言》,当年9月更正后再版重印,封面上马克思像变成蓝色,也称为“蓝头本”。
1920年8月第一版和9月第二版《共产党宣言》原件,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提供
赵嫣一案头,就摆着更为珍贵的“红头本”复制件。乍一看去,几乎以为是原件。她笑道,“还没完工呢——经常翻阅的书籍,书角必然有更多磨损,我还没来得及做,这得用刷子一点点刷出来?!?/p>
这本书封面的正中有圆环水渍,“猜测是杯子留下的,使用了超细喷笔逐层喷染模拟水渍,还是能够乱真的?!闭枣桃恢父每?。
文物仿制,需要无限耐心。从纸张到字体,从水渍到磨损,必须最大限度还原沧桑感,做到“神形兼备”。仿制《共产党宣言》——数亿共产党人的精神灯塔,她重任在肩,“我的工作,可以让更多观众看到,让文物保存得更长久,我很满足?!?/p>
尊重参观者,对文物展开预防性?;?/p>
参观一大会址纪念馆,《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必看。为何要花费大量的力气来制作仿制品?主要为了?;の奈?。
保管部主任陈晓明介绍,在基本陈列里,80%的文物都是纸制品?!罢构菀欢ㄒ玫乒庹彰?。无论是冷光还是暖光,都有伤害,会影响展品寿命。”
赵嫣一介绍,中共早期珍贵文献,大多是用机器制造的纸张,酸性物质含量较高。纸张本身的寿命,一般在百年左右,有的甚至只有几十年,泛黄发脆是普遍现象。“机器制纸保存的年份,远远比不上古代常用的宣纸。”
“最好的?;ぞ褪墙夥俊挥泄庹?、恒温恒湿的环境。在展馆里,如果有多个原件,常常轮流替换展出。如果是孤本,最常见的办法,则是原件和仿、复制件轮展。这是业内通用做法。”陈晓明说。
以国家一级文物“红头本”为例,“第一版《共产党宣言》全国只有11本,我们馆2006年才征集到一本,十分珍贵。”陈晓明说?;境铝欣镄枰钩?,6月份一大纪念馆即将举办的临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需要,赵嫣一为此在制作最新仿制本。
2014年,从复旦文博系研究生毕业入职一大会址纪念馆,主要负责文物?;ぜ靶薷础R荒旰?,她接到新任务:仿制文物,用于替换展出,要求“精益求精,以假乱真”?!霸颈镜姆轮?,是对历史,对参观者最大的尊重,也是对文物预防性?;ぷ钣行У陌旆??!?/p>
仿制,重要的前提是文物的无损?!懊看畏轮魄埃颐嵌甲邢秆芯吭秸畔宋?、油墨、印记等。《共产党宣言》原件十分珍贵,我们搜寻展柜底部,找到原件散落的零碎纸质纤维进行无损检测,确定纸张类型、材质和厚度,寻找合适的仿制材料。”她说,不同材质纸张的纤维不一样,厚度不一样,做出的效果就完全不同。
赵嫣一正在仿制1920年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
高清拍照、丝网印刷、染色作旧……她的手边摆着一杯茶水。“里面有一点颜料,但主要是茶?!辈杷骶傻男Ч芎茫把樟匣岣≡谥缴?,不像茶水刷出来有历史感?!闭獠皇且涣奖槟茏龊玫氖虑椋丈阜制鹄?,有成千上万种。一张仿制品,她先一层、两层、三层……一步步染完,再用色差仪比对,最后挑最相近的一张。想要传神仿制,往往耗费数月心血。
仿制文物,更让她对革命先烈满怀敬意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保管部的仿制工作,有严格规定和流程。比如,做仿制的,不能保管文物;每一件仿制品同样有编号;除需要展出的仿制版本外,其余全部销毁。
记录显示,2016年,赵嫣一仿制文物32件,2017年仿制文物55件。2018年已有十余件。除为一大会址、二大会址纪念馆等上海本地展馆服务之外,还为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外省市兄弟单位提供文物仿制服务。包括为邓小平故居纪念馆仿制《共产党宣言》、为其他单位仿制中共第一个纲领的俄文版、英文版,《共产党月刊》等。
除了仿制书籍,她还仿制过报纸、信件和手稿等,比如仿制周恩来题词、信件、请柬和手书悼词;为上海静安区毛泽东故居仿制毛主席修改过的1949年5月新华社庆祝上海解放社论稿等。
枯燥吗?赵嫣一只觉受益良多?!啊豆膊承浴罚芏嗲嗄曛臼渴强戳苏獗臼?,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走上革命道路。没有这本书,就没有共产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仿制这本书的过程中,你?;峋醯?,手中捧着的,就是一团革命的火种!”
赵嫣一与她仿制的1920年8月第一版《共产党宣言》
每次仿制文物,都是挑战。每件文物仿制遇到的问题不同,用到的工艺就不同。像周恩来送给友人的贺卡,是用木板水印技艺印刷而成。她就先研究木板水印套色技术,再研究仿制贺卡表面的霉点。锦带边缘有破损,再用小刀一条条刮出……
赵嫣一复制的周恩来送给友人的贺卡
周恩来的手书悼词,则由赵嫣一趴在桌上透光摹写台一点点仿制。不到一百字的悼词,要细细摹写好几天,哪怕一个笔画没临摹好,就得从头再来。
仿制工作,甚至得研究订书钉如何“作旧”。她举起一块锈迹斑斑的订书钉,这是用酸洗一点点模拟做出来的锈蚀。铁钉用在《新青年》杂志创刊号——《青年杂志》,先在装订处钻孔,再用刀片撬出一根铁钉,装进钉孔进行装订。修复台上,赵嫣一全神贯注,她真心喜欢这项工作,“意义非凡,带来的满足感不一样。潜心研究每件革命文物的细节,更让我对先烈满怀敬意。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文物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保ㄈ嗣袢毡ㄖ醒氤俊ご蠼ぷ魇?曹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