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10年努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汶川震区 找回保护区的美(美丽中国·热点)
小寨子沟风貌。资料图片 制图:张芳曼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大熊猫宝宝(摄于2017年10月)。震后10年,经过科学规划和各方不懈努力,中国大熊猫?;ぱ芯恐行摹爸鼗裥律?。新华社记者 薛玉斌摄
10年前的“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地震灾区多个自然?;で鸹傺现亍?0年过去,经过不懈努力,震区大多数?;で纳肪郴镜玫叫薷?。
日前,记者走进当时地处重灾区的四川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で透仕喟姿壹蹲匀槐;で吹酵ü蒲Ч婊蜕薷?,这些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正在持续改善。
溪流瀑布飞泻、峡谷幽深,山梁纵横交错、千姿百态——这是记者日前在四川北川县小寨子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看到的秀美景象。
10年前,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这里的生态环境曾遭到严重损毁。10年过去,小寨子沟?;で纳薷床唤鋈缙谕瓿?,相关技术还形成体系,为后来的芦山地震生态修复提供了技术支撑。
“这片林是人工栽种的,8年才长成这种规?!?/p>
走进一片高大的阔叶林,清风徐来,树林窸窣作响。
“这片林是人工栽种的,8年才长成这种规模?!辈斡胄≌庸瞪薷吹乃拇忠挡棵叛芯咳嗽钡硕芨嫠呒钦?,人工修复内容主要包括植被改造、封山育林等,小寨子沟植被改造3500亩、封山育林22.5万亩,工程于2010年正式开工,2015年全面完成。
“小寨子沟是岷山山系大熊猫至关重要的栖息地带。”小寨子沟保护区管委会主任尹雪梅告诉记者,?;で诘谋贝ㄏ兀翥氪ㄌ卮蟮卣鸺卦智?,“当时,?;で值刈试醇耙吧锲芟⒌卦獾窖现厮鸹?,致使局部范围内的生态系统功能衰退,区域生态状况急剧恶化”。
“?;で礁咂露?、河谷狭窄、地形复杂,再加上地震后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植被恢复困难?!北贝ㄏ亓忠挡棵畔喙馗涸鹑烁嫠呒钦?,特大地震后的植被恢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地震后生态危害的类型比较复杂,林草植被的自然恢复难度大?!钡硕鼙硎?,从植被恢复到生态功能恢复需要漫长的过程,尤其是保护区处于岷江流域干旱河谷区地段,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恢复更为缓慢,仅依靠自然修复不够,必须通过人工干预促进快速恢复。
目前,小寨子沟?;で诘卣鹬性斐傻纳鸹倩镜玫叫薷?,形成了森林结构稳定、生态效益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在人工修复过程中,完成了保护区动植物本底资源调查,建立了小寨子沟?;で参锩?、珍稀动植物名录,并新增168种植物记录和50种脊椎动物记录?!?016年,?;で⑾中碌奈镏帧贝刻悴荨?,也是生态恢复的有力例证?!毙≌庸倒芪嵯喙馗涸鹑苏跃硎尽?/p>
近日,中科院发布的汶川地震10年遥感动态监测显示,与地震初期相比,汶川地震灾区整体植被覆盖趋于增加,61%的区域植被覆盖度增加明显,63%的地区水土流失强度在逐渐减弱。
当年同样处于地震重灾区的甘肃白水江国家级自然?;で?,是以?;ご笮苊ǖ日湎∫吧锛捌渖稚低澄鞯淖匀槐;で1;で茁砗颖;ふ菊境こ录滔榻樯?,地震中,?;で律璧?个保护站不同程度受损,林区巡山道路毁坏。地震后,?;で芩鸬缆泛蜕枋?、?;ふ痉课莸玫叫奚?。2014年,白水江?;で芾砭窒蚬伊忠稻稚昵胱ㄏ钭式?00万余元,维修打通全区巡护监测基础差的路段,为野外巡护提供便利。
“植被恢复以‘林灌草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保证恢复地块水土不流失”
行走在小寨子沟?;で?,各类树木花草让人目不暇接?!爸脖皇潜;で纳妆荆脖晃镏侄嘌允巧秩郝湮镏址岣坏闹匾副??!闭跃嫠呒钦撸脖坏娜斯せ指?,成为?;で薷粗兄匾纸魃鞯囊换?。
“在考虑植被恢复所选用的树、灌木和草的种类时,我们坚持不引进外来物种?!闭跃硎?,外来物种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地区后,种群会迅速繁殖,可能会严重破坏?;で纳踩?;而?;で谋就潦髦侄缘钡赝寥?、气候的适应性强,同时易成活、苗源多、价格低廉,“因此,?;で脖换指粗饕诒贝ǚ段诘脑兄参镏薪醒≡瘢浴止嗖萁岷稀姆绞浇校芊乐雇坏乜橹脖唤系ヒ?,以保证恢复地块水土不流失”。
小寨子沟?;で?,有大片人工栽种的竹林。汶川地震后,?;で谌斯ぶ仓癯?000亩,其目的在于解决区内大熊猫的粮食短缺问题。
邓东周告诉记者,地震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堰塞湖等次生灾害造成的大熊猫栖息地连通性降低,使部分大熊猫种群不能进行有效的基因交流,形成“生殖孤岛”。为解决这一难题,专家对小寨子沟?;で笮苊ㄆ芟⒌亟辛耸状沃柿科兰垩芯?,筛选出四大类共18种植物作为植被恢复的主要树草种,并提炼出适用于?;で娜罄嘀脖换指蠢嘈停俳;で笮苊ㄆ芟⒌刂脖坏幕指?。
据统计,10年来,四川地震灾区建成林业产业基地面积达到1273万亩,全面完成林草植被恢复448.87万亩,修复大熊猫栖息地148.65万亩。
白水江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白水江?;で牧值亓窒咔耙?00米至600米,野生动物栖息地进一步扩大。据了解,白水江?;で钟刑毂I止芑っ婊汛?15.66万亩。
“如今,这里又成为名副其实的‘熊猫走廊’了”
“不仅是大熊猫,目前?;で诨褂薪鹚亢铩⒘缪虻裙乙?、二级保护动物50多种?!闭跃硎?,震后10年,小寨子沟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2015年,四川省林业部门公布了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数据,北川境内大熊猫共74只,“如今,这里又成为名副其实的‘熊猫走廊’了”。
在白水江?;で?,今年5月2日,工作人员发现,2017年底至今,多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大熊猫妈妈带着幼仔活动的画面,这意味着保护区的野生大熊猫种群添加了新的成员,野生种群数量稳中有升。
近年来,白水江管理局对保护区92条固定样线实行定期监测,对20条随机样线随时巡护,把保护、监测、科研有机结合,加强大熊猫栖息地及其生物多样性?;ぁ?011年至2014年,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显示,白水江保护区已有大熊猫110只。与此同时,金丝猴、羚牛等野生动物都有不同程度增长。
“熊猫的伴生动物种类、数量都比较好,同一个栖息地生存着这么多动物,说明这片栖息地非常棒?!卑姿;でけず颖;ふ菊境ぢ硖嗡??!?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1日 1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