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品牌”成为上海滩的高频词。
5月10日,由国家发改委等七部委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品牌日”系列活动在上海展览中心开幕。两周前,这里曾迎来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两大品牌活动之间,是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三年行动计划的密集发布。
这并非巧合。自去年沪苏浙皖四地高层苏州会议之后,四省市纷纷谋求跨区域合作,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品牌经济被认为市场经济高级阶段形态,长三角要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品牌经济无疑重要的切口。
曾经诞生了“雷允上”、“吴良材”、“周虎成”等等老字号,拥有过“凤凰”、“永久”、“凯歌”等红极一时“国民品牌”的长三角,能否再造品牌辉煌?且跟随大江东工作室捋一捋长三角地区品牌前世今生。
最有价值品牌榜上落后于山东和广东——经济总量大区并非品牌强区
5月10日,大飞机等国产著名品牌亮相中国首届自主品牌博览会。屠知力 摄
历史上,长三角的品牌曾经熠熠生辉。周虎臣毛笔(1694年创立)、吴良材眼镜(1719年创立)、雷允上(1734年创立)……民国年间第一个注册商标——兵船牌面粉;上海开埠二十二年后1865年,江南制造局宣告成立。这些品牌浓缩着长三角百年历史变迁,也展示着长三角地区人文相亲、血脉相连的奥秘。
截至2017年12月,全国共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共有中华老字号企业392家,占全国的34.7%。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乃至八十年代,长三角更是“国民品牌”的集中地,永久牌、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熊猫电视机、小天鹅洗衣机、香雪海冰箱……曾经是行业的标杆、时代的标记。
如今,长三角的经济总量占全国近1/4,拥有庞大的企业群,但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并不多,长三角并非品牌强区。
世界500强里有“长三角”吗?据首届长三角(上海)品牌博览会发布的《长三角城市品牌发展报告(2016-2017)》,《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长三角上榜企业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有14家,占中国总上榜企业的12.17%,且总体排名相对靠后。前100强内,仅有两家长三角品牌企业,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太平洋建设集团,排名分别为41位和89位。
中国500强里“长三角”又占几何?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2017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分析报告显示,长三角惟一进入前10的是阿里巴巴,排名第10,品牌价值为2234.84元。北京有96个品牌入选,名列第一;广东和山东分别有88个45个品牌入选,位居第二和第三;上海排名第四,浙江第六、江苏第七,沪苏浙皖四省市品牌数合计99个。如果说,北京占据了央企总部的优势,那么落后广东、山东的原因何在?
缺乏核心技术——经营模式创新快于产品技术创新
《2017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地区分行业概况。 资料图片
“目前,长三角仍存在品牌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品牌竞争力有待提高,有限的品牌营销传播能力和品牌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鄙虾I缈圃荷虾F放品⒄寡芯恐行闹葱兄魅谓篮毂硎?。
改革开放40年,长三角地区一直是外向型经济的“领头羊”。外商投资企业年底注册登记企业数占全国的34.32%,投资总额占全国的38.68%。外来资本的进入优化了长三角的产业结构,带来了新的技术与管理理念,成就了“中国制造”高地,也给自主品牌建设和创新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新经济时代,长三角在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颇有建树,但从独角兽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经营模式创新快过产品技术创新。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被成为现代中国的“新四大发明”,其中,有“三大发明”所涉主要企业都在长三角地区。这些横空出世的新事物,展示了中国创新力量,但还谈不上“中国智造”。
2018年3月,科技部火炬中心、中关村管委会、长城战略咨询、中关村银行联合发布了《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该报告显示,长三角地区一共有60家企业入选独角兽企业,占全国入选企业的36.6%。单单看总量指标,是不是值得庆贺?且慢,让我们仔细阅读这张“《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长三角地区分行业概况表”。
表面上看,在独角兽企业,长三角“三分天下有其一”,但行业构成令人担忧。60家企业中,电子商务15家,互联网金融8家,大健康7家,物流5家、新能源汽车5家、云服务4家、互联网教育3家,其余在企业服务、交通出行、新媒体、旅游、房产服务、文化娱乐等等方面各有一两家。显然,创新目标和创新资本主要集中在平台服务、营销模式上,而真正体现未来发展战略的如人工智能企业仅1家。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支付宝全球用户数量已达5.2亿,中国共享单车也已经推广到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但面对这些新品牌迅猛的全球扩张,长三角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如果没有了核心软件技术支撑,这些新发明、新品牌,是否还能闪闪发亮?
技术创新如何转化——做强品牌经济需要一体化助力
首届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迎来600多家知名品牌企业,集中展示自主品牌魅力。屠知力 摄。
“品牌经济竞争构成新一轮全球化中经济竞争的主要形态,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姜卫红说,“中国经济发展要真正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品牌是最有力的载体。”姜卫红认为,品牌经济时代,长三角品牌要继续闪亮,需要构建区域良好的法治体系、高度市场化竞争机制、科技研发体系。
长三角并非缺少技术创新?!冻と浅鞘腥浩放品⒄贡ǜ妗分谢褂幸桓霰砀裰档霉刈?,该表格显示了2016年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情况。长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约28.4万件,占全国的3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约3454亿元,占全国的31.56%。
如何将这些技术创新转化为品牌建设力?“这需要区域一体化助力。”姜卫红说。任何一个有影响力的品牌的成长不可能局限于一时一地,必然需要聚集区域的优势资源。
一些城市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首届长三角品牌博览会上,浙江丽水呈现了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生态农产品“丽水山耕”?!袄鏊畲蟮挠攀凭褪撬男闵嚼鏊?,我们用最好的生态环境,再集聚区域内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最好的人才,打造最优的农产品品牌?!崩鏊懈笔谐ば煳幕担谒蠢?,长三角各城市群需要精准定位,相互补台,不能一哄而上,什么都搞,如果区域内自我内耗,怎能集中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呢?
浙江嘉兴展区则专门辟出一个区域,展示嘉兴与上海科技、产业对接的成果?!罢饧改辏侵鞫越由虾?,嘉兴品牌企业井喷式增长?!奔涡耸姓献鹘涣靼旃夜ぷ魅嗽背旅退?。就在首届长三角品牌博览会举办前一周,嘉兴小微企业组团到上海,主动对接科技、金融、人才,打破产学研链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此次首届长三角品牌博览会上成立了长三角品牌建设联盟,此前一周,沪苏浙皖四省市相关机构在上海成立了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长三角正用一系列内聚外合的开放性举措,达成共享、融合、共建,寻求品牌建设共赢之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郝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