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青年”还言犹在耳,“被同龄人抛弃”也没过多久,“隐形贫困人口”又火了。根据网络定义,“隐形贫困人口”是指那些看起来每天有吃有喝,但实际上非常穷的人。他们可能会吃精致的法餐,用限量的口红,请高价的私教,租热门商区的房子,去欧洲旅游,捧小众的文化产品,但没有房产、资产、积蓄,甚至信用卡巨量负债。一句话,是“新贵”与“赤贫”的吊诡结合体。
显然,这里的“贫困人口”不是符合国家标准的贫困,而是一种带有戏谑性质的说法。之所以让众多网友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社会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中国人一直有一种“勤俭节约”的形象,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隐形贫困人口”已经成为一个群体出现,不得不说,社会消费观念已经开始了转变。
消费,不再仅仅是一种功能需求性的活动,而是一种凸显阶层的符号、社群认同的纽带和社会生活的价值归宿。一两件奢侈品是对自我的奖励,健身是对自身的高标准要求,一部不落的热门电影是社交的谈资……换个角度来看,“隐形贫困人口”的显性奢侈,其实都是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都是当代青年为不被社会淘汰的必需品。尽管方式有些离经叛道,但积极地说,他们在精致的道路上拿出了十八般武艺,也确实是在追逐美好生活。都说“贫困限制了想象力”,那么,不想被贫穷限制想象力和行动力,至少不应该被苛责。更何况,“隐形贫困人口”并不能与享乐主义画等号,它在一定程度上对应着社会的活力。所以,这种新的消费观念不应该承受过多的社会道德压力,每个人都拥有消费的权利,而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能够容纳多元化的消费观念。
不过,这样的消费说到底还是有些畸形的,一个月的工资只够“有吃有喝”半个月或一个星期,其他时间只能“吃土”,长此以往,就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而是透支未来的生活品质。所以,这种超过个人基本需求和支付能力的消费并不具有可持续性,不会成为社会主流,也不应该成为主流?!耙纹独丝凇钡纳罘绞娇梢员焕斫?,但不必推崇。一个有成熟生活观的人,应该懂得享受生活品质和无规划消费是两码事,精致的生活值得向往和追求,但不应该被消费主义绑架。“月光族”不是标杆,正确的理财之道才是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保证之一。管住自己的欲望,合理安排自己的收入与支出,踏实的生活也可以过得不失优雅,把日子过成向往的生活,认真负责,更值得尊重。
(来源:莱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