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风是关键,社风民风是风向标。“只有党风正,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这是对雪野旅游区茶业口镇史家崖村党风廉政建设的最好诠释。
史家崖村东与淄博市博山区接壤,是我市最偏远的村庄之一。这个只有387口人的小山村,被评为全市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点。小山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为何备受青睐,5月18日,记者来到史家崖村寻找答案。
“党员带头,啥事都好干”
5月18日一早,在村民宋道义家,党员宋元亮正在义务帮忙改厕?!耙丫闪?天了,我们村地下都是岩石层,工作量比较大。”宋元亮一边擦汗,一边介绍,“但是改厕是好事,方便老百姓?!?/p>
自去年起,史家崖村村“两委”开始推进农村改厕工作。在山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不太习惯,一时接受不了。村“两委”召开党员会,决定实行党员包户开展动员,28名党员开始挨家挨户做动员。
宋元亮也包了10户,他琢磨半天———“给村民解释半天不如先做出个样板”。宋元亮率先在村里完成改厕,邀请村民来他家参观??吹绞凳翟谠诘姆奖悖挥盟卧炼嗨?,村民主动接受了改厕?!霸谖颐谴澹还苁裁词?,只要党员带头做了,群众肯定就跟上?!贝宓持Р渴榧撬卧?,“为啥能一呼百应?因为党员就是标杆?;毓耸芳已麓宓睦罚呈肪褪谴迨?,正因为有一代代的党员,全村老少才能过上幸福日子?!?/p>
多年来,村集体没有收入,党员就带头集资。无论修路治水,植树造林,党员们你100元,他50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600多米的进山水泥路修好了,1000多亩的荒山变成了森林……只要事关群众利益,全村党员始终拼在前,一名名党员的光辉形象融进群众心里。
“事关群众利益,必须‘锱铢必较’”
为解决吃水问题,2016年,村“两委”决定打一口140米深水井。打井时,由于施工难度大,打井队一直干到凌晨12点半,打到130米,井里终于出水了。
这时,打井队就和村里负责工程监理的村“两委”成员宋元森商量,“已经出水了,天也不早了,你看我们就这样吧?”
“说140米,就必须打140米,少半根指头都不行。老少爷们让我监理,就必须负责到底。”在宋元森的坚持下,直到凌晨2点多打完140米,打井队才收工。
按制度、讲规矩办事已经成为史家崖村“两委”的自觉,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村“两委”都“锱铢必较”。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项都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按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不断规范公开制度,自觉接受村民监督,推动村里监督管理规范化。严格执行“两委”干部“民主季度考核评议”制度,每季度由党员、干部与村民代表对村“两委”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础设施建设、廉洁自律等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村班子和班子成员民主评议结果计入年终考核,与年终绩效工资、“两委”干部调整直接挂钩。
党员是“第一身份”
翻开村“两委”办公室的档案柜,有一叠手写的文稿意义非凡?!罢馐俏椅謇锢胧赖吃弊吹纳剑吹秸庑揖拖肫鹩胝庑├系吃币黄鸱芏返娜兆??!彼卧馐退??!鞍炎返炕岚斐梢怀〉承越逃巍?。为鼓励教育党员,传承党的信仰,史家崖村坚持为去世党员举行追悼会,教育后人向老党员看齐,树立党员的自尊和信仰。截至目前,已经为9名离世党员召开追悼会?!叭娜馕嗣穹瘛保允芳已麓迕恳幻吃崩此?,不是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纲领。每一名党员时刻牢记党员这个“第一身份”,包户包人,上门为群众解决的问题和困难不计其数。
在党员的引领下,史家崖村始终坚持以良好的党风带家风,倡树良好的村风、民风,20多年来,全村无一村民上访,更无集体上访,未出现一例刑事犯罪案件,全村村民和睦相处,安居乐业。
【记者点评】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党风与民风紧密相连,相互影响。党风是前提,决定着民风。没有好的党风,就难以形成好的民风。
在史家崖村,记者能够从每一名党员身上感受到作为党员的自豪感与责任感。事事党员干在先,时时党员冲在前,而在利益面前,却是群众优先,党员靠后。史家崖村的党员用行动生动阐释了“党风正则民风淳”。
(来源:莱芜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