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6月11日讯(通讯员 陈菁)56岁的方先生突发疾病昏迷不醒,因做了气管切开术,清醒后想说话却不能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康复专家廖维靖教授帮他安装上“说话瓣膜”使其开口说话,原来方先生的心里话是想对妻子表达感谢。
方先生家在宜昌。今年4月因脊髓损伤出现高烧、意识不清、四肢瘫痪。上周从当地转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
“病人来的时候已经清醒了,他妻子说他生病前是个开朗的人,平时很喜欢说话,但做了气管切开,想说又说不出来很痛苦,希望我们能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蔽浜捍笱е心弦皆荷窬蹈纯浦魅瘟挝附淌诮樯堋?/p>
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后,廖维靖教授在其气管套管口装上了一个圆形小装置,也就是“说话瓣膜”。
“谢谢你这么多天来无微不至地照顾我,谢谢你!”方先生刚开口就对妻子说出这句话,让在场的医护人员也感动不已。
“老方,你不说,我也知道!”方先生的妻子王女士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她介绍,她和方先生结婚26年了,丈夫以前很少会这样直接地表达感情。
“这次我从鬼门关闯了一遭,多亏你一直陪着我,现在我感到舒服多了,我还要谢谢廖主任,谢谢每天给我治疗的医生护士。”方先生也笑了。
廖教授解释,为了挽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生命,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气道切开来维持呼吸道的通畅稳定,由于短时间不能立即封管,给患者造成了一系列的功能障碍。如吞咽、言语、咳嗽、呼吸道正常气压气流、肺顺应性降低、肺部感染等。“说话瓣膜”是一个单向通气阀门,衔接在气管套管处,吸气时瓣膜打开,气流通过瓣膜打开的缺口进入气道,呼气时瓣膜关闭,气流从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通过上呼吸道呼出,能有效地改善吞咽、言语功能、减少误吸,增加社交等,对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同样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