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今天,当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候,优秀传统文化又一次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当古典诗词被反复吟诵,像清泉一样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当乡愁被重新勾起,儿时的回忆泛上心头;当文物“动起来”,走出博物馆,走进了生活;当历史典籍里的文字走进课堂;当家风家训重新被提起,成为恪守的信条……这些现象说明: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了!
要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就要使传统文化融入生活。通过系列的文化建设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观念渗透在普通人的精神世界,像血液一样流淌在民族成员的血管中,沉淀为“日用而不觉”的精神追求,使人们日常生活的吃、穿、住、行中,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子。文化的传承,既是思想和观念的传承,又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传承。中国人注重人伦道德,家庭责任;讲求孝道、亲情,追求和谐、正义等,这些都是优秀传统文化生活化的具体表现。推动传统文化的生活化,就是要把抽象的伦理观念转化为群众的精神信仰和日常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文化“化人”、育人的功能和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人、熏陶人、感染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庇判愦澄幕侵谢幕⒄勾葱碌幕『驮慈?,而传统文化也只有在不断的创新中,才能绿树常青,永葆活力。要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就要向传统文化注入新鲜的血液,激活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之“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生活相协调”。对于传统文化,或以新的形式改造,或以新的创意再造;或赋予新的动能,或增加新的元素;或旧瓶装新酒,或老树发新芽,使各种形态和风格的文化融合,让传统文化散发出现代的生活气息。传统与现代,经典与时尚,可以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再创造,往往可以创造出文化精品。文化创意和创造,赋予传统文化新的能量、新的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对文物?;ぷ鞴甘?“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一方面,我们要自觉肩负起?;ず痛写澄幕闹厝?,?;ず妹恳环菡涔蟮奈幕挪?另一方面,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会说话”。文物的背后,记录着感人的历史故事,站立着生动丰满的历史人物,蕴含着传统的价值观念。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演绎尘封的历史,讲述往昔的故事,诉说古人的情怀,实现古人与今人的对话。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先民的生活方式、地域风情和审美习惯,要在开发利用中传承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责编: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