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网7月3日讯(通讯员 赵越)2016年,集长江大保护、江湖连通、城市防洪、海绵城市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多种任务于一体的重要节点工程——东湖港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历时近两年建设期,周边生态环境脱胎换骨。
东湖港从前是一条狭长的臭水港,现打通了杨春湖与东湖港的连接通道,完善了区域排涝系统,并融入海绵化建设理念和多种技术措施。经历多轮强降雨的检验,武昌、洪山、青山、东湖风景区等部分地区近50多平方公里面积内的城市渍水问题大大缓解,减灾效益明显。
据海绵公司相关负责人李工介绍,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站位于游客的角度多去打造“暖心细节”,在选材时就比较注重自然,为拉近人与自然的和谐感,运用了许多青石板、卵石、洗石子等材料;为尊重游客的习惯,在草坪上增设便捷汀步,市民不用“踩成泥巴路”;东湖港地面几乎上看不到突兀的座椅、路灯基座,连最常见的各式井盖,也借着“草皮”隐身不见。近期,建设单位表示为解决部分居民反映桥梁坡面较陡的诉求,又在积极开动脑经,研究解决办法。
“这里一年四季都有看头”,设计工作负责人甄工骄傲的说道,东湖港在景观构造上将点、线、面相结合,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东湖港不仅岸上有景观,岸下也藏着大秘密,在看不见的水下,渠两边“阶梯式”生态挡墙孔洞内种上了水生植物,净化水质,给水下的鱼、虾等生物预留生存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