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讯 国庆黄金周,广州市先烈路上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里,前来瞻仰的游客络绎不绝……陵园烈士墓冢有一座钟形碑亭,后面是一座花岗石砌成的记功坊。“这72块青石质地的纪念石,都是由海外革命党人和华侨捐献的。”讲解员向游客讲述道。
1911年4月27日,广州爆发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枪号齐鸣,黄兴亲自率部从指挥机关所在地小东营出发,革命党人持短枪、背炸弹,抱着必死的决心冲向清朝反动统治的象征——两广总督署。伴随着一阵阵枪声、炸弹声、冲杀声,100多位志士臂缠白巾,在敌众我寡的情形下血战。由于筹备失当、指挥不畅等原因,黄兴部孤军奋战,起义最终失败。革命人潘达微冒死出头奔走,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城东红花岗。当年11月,广州人民大规模公祭烈士,之后爱国人士和华侨捐款兴建陵园, 改名黄花岗。
“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中山曾对黄花岗起义给予高度评价。这是革命党精英与封建势力的殊死一搏,虽牺牲惨烈,但革命党人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勇毅,在全国影响极大。当时清朝官员胆战心惊,哀叹“人心如此,天意可知”。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不到三天,武汉三镇光复。不到一个月,全国13省宣布独立。
除了可以查到姓名的“七十二烈士”,无名无姓者不计其数。已知的参与黄花岗起义的烈士,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为理想、革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不顾个人安危,走上革命最前线。七十二烈士中有留学生、海外侨胞、记者、教师、工人、农民、军人,不少人家境优越,但凭着革命的理想和信念,选择了舍生取义。
七十二烈士之一的喻培伦,放弃富足生活,一心投身革命,潜心研制武器弹药。起义中,他胸前挂一大筐炸弹,奋勇当先,被捕后高喊“学术是杀不了的,革命党人尤其是杀不了?!薄氨救粘鄹罢蟮?,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弊魑乘У幕菩嗽诨苹ǜ谄鹨迩案镏猩郊澳涎笸镜木适橹姓庋吹??!拔嶂涟辏创税暌荒?,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这是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写下的千古绝唱《与妻书》,字字泣血,在壮烈中平添一分柔情。这些文字流传至今,诠释了一代革命人的高尚情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黄花岗烈士为国捐躯,激励我们像先辈一样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为民族复兴而竭尽全力?!辈渭踊苹ǜ谄鹨宓母锩臼康恋乃锱演谒?。以七十二烈士为代表的仁人志士是最英勇无畏的战士,所留下的宝贵精神,穿越百年仍激荡着人们的心灵……
编辑: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