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一封信、一条船、一群人……80年前的故事,舟山人至今历历在目,未来也将永远铭记!
2022-08-29 09:00:00 来源: 舟山发布


  近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 复信“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家属 习主席的复信和 舟山渔民英勇营救“里斯本丸”号船 英军战俘的感人事迹 在 全网广泛传播
  人民日报、新华社、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光明日报 等头部媒体纷纷聚焦报道。 浙江日报、浙江之声、浙江卫视、舟山日报、舟山广电总台等媒体持续报道。
  一封信、一条船、一群人 一个80年前的故事 又一次浮现在人们的眼前 (以下为部分报道内容截图) ↓ ↓ ↓




















  习主席的复信
  也在当年救援英军战俘的 东极渔民后代中 引发热烈反响 ↓ ↓ ↓
  今年已经71岁的胡亦芳, 是当年参与英俘救援的渔民胡克顺的儿子。 当年参加救援时,胡亦芳的父亲只有25岁,手摇小舢板一趟一趟救起8名漂在海面上的幸存者。


  昨天一大早
  收到习主席复信“里斯本丸”号船 幸存者家属的消息后 胡亦芳十分激动 他找出了父亲留下的老照片 过去仿佛历历在目


  “里斯本丸”号救援渔民胡克顺儿子 胡亦芳
  我把老照片找出来,告诉我的后辈:你要记住,这是你的阿太,我们的祖上是如何在大海里边救起那么多英国战俘。习总书记这么重视,也希望我们的后代把当年结下来的友谊,在今天把它传承好,发扬好。
  今年70岁的郭国华, 他的父亲郭阿德当年也参与了救援工作。他表示将尽自己所能,让后代铭记历史。


  “里斯本丸”号救援渔民郭阿德儿子 郭国华
  我也曾听父亲和外公说过当年的救援故事。现在做爷爷了,我也会把故事传下去,讲给孙子孙女外孙听。
  东极镇文化站站长梁银娣的父亲梁益卷,当年也是参与救援的老渔民之一。梁益卷当年13岁,和两个同龄孩子去翁阿川家里“看外国人”。大家正发愁将3名英军藏到何处时,梁益卷提议藏到小湾洞(现改名“小孩洞”)。


  小孩洞(姚凯乐摄)
  “里斯本丸”号救援渔民梁益卷女儿 梁银娣
  家人相聚的茶前饭后,外公、父亲、舅舅等亲人总会聊起当年救英军的故事。我爸爸总是说,这是他值得自豪一辈子的事。
  长大后的梁银娣 积极参与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 “里斯本丸”纪念馆的建设 如今的她还担任 东极历史文化博物馆的讲解员 今年7月至今 博物馆游客接待量 已超3万人次


  “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纪念馆
  2017年起,作为热心人士
  在市委党校工作的吴似真
  一直参与“里斯本丸”号船纪念活动
  以及相关研究工作
  中共市委党校 吴似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身为舟山人、中国人,做这件事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会把这件事一直做下去!
  80年来 因为这场英勇营救 “里斯本丸”号船幸存者及家属 与舟山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 这种情谊 并没有随着幸存者 与救援者的故去而淡化


  2005年8月18日,“里斯本丸”幸存者佐敦与东极老渔民拥抱。图:舟山日报
  1942年10月1日197名渔民兄弟冒着风浪出动了 46艘 小船 来回 65次从海上救出了 384名英国军人


  当年沉船时的档案资料照片。图:钱江晚报
  因为战时日军封锁 岛上生活极其困苦 渔民们把平时舍不得吃的粮食 都拿出来 给战俘充饥 还取出各自的衣服给他们御寒
  一名英军战俘幸存者后来回忆道:
  奇迹真的发生了!中国的渔船队驶了过来,开始救助活动。我是被救的其中一个。所有被救的人太幸运了。被救后我们所住的地方叫"青浜"。
  “感谢你们给我安乐的余生”2005年8月18日当时已经87岁高龄的 “里斯本丸”英军幸存者之一查尔斯·R·佐敦 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来到舟山东极岛寻访救命恩人


  图:中国蓝国际
  查尔斯·佐敦先生动情地说:
  如果不是东极渔民的善心和勇敢,我不可能回到英国建立家庭;如果没有东极渔民的救助,我现在不可能重返舟山,我要对东极老渔民亲口说声谢谢。


  2005年8月,佐敦在沉船海域向两个儿子讲叙当年获救的经过(洪晓敏摄)
  “爷爷的爷爷”的故事代代相传2015年10月2日舟山举行“里斯本丸”沉船73周年纪念仪式“里斯本丸”号幸存者查尔斯·佐敦(2009年已故) 的妻子 佐敦太太托人送来感谢信


  佐敦太太(左二)
  感谢信中写道:
  没有那些勇敢的渔民们,就不会有我现在儿孙绕膝的幸福家庭。我们的晚辈应该把鼓舞人心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作为回礼当时的舟山政府工作人员在东极采集了一块石头交给了佐敦太太上书“东极岛”这块“东极石”正是东极拯救的无言见证


  无数网友点赞 舟山东极渔民 英勇营救的感人事迹 纷纷留言 道出自己的心声
  ↓ ↓ ↓










  我们将铭记这段历史
  中英两国人民在战火中 结下的情谊 也将 世世代代传承 绵绵不绝,永不褪色!
  来源 | 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客户端、央视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浙江卫视、浙江宣传、 舟山日报、舟山广电总台等 编辑 | 沈诗晨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