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喜迎二十大丨打造,“三好生”!
2022-09-27 09:00:00 来源: 扬州发布


  这是一座以生态和科技命名的新城。
  金秋时节,登上被誉为“江淮心,扬州眼”的万福大桥塔楼,举目远眺,一幅以生态为底色、充满现代科技感的新城画卷尽收眼底,廖家沟城市中央公园、扬州东站、扬州软件园、扬州航空馆、扬州国际人才社区、杭集高新区镶嵌其间,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熠熠生辉。


  这是一座见证扬州“非凡十年”的时代新城。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后的第二年,承载着跳出老城建新城、打造未来扬州新城市中心使命的生态科技新城应运而生,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保护、大建设、大开发的序幕由此拉开。近十年来,新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秉承着敢于创新、敢打敢拼、踏实苦干、善作善成的新城精神,一笔一笔把市委市政府勾勒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模样。
  昔日的荒滩地, 如今成了展示扬州的“最美窗口”。 生态科技新城党工委书记李桂山表示, 新城将按照市委赋予的扬州生态中心、 交通中心、科创中心、新城市中心和 现代化建设“最美窗口”的定位, 倾力打造“好环境”、 发展“好产业”、培塑“好市民”, 争当“好地方”扬州勇挑大梁的“三好生”。


  ◆ ◆ ◆ ◆
  快与慢
  既为城市发展科学“留白”
  又加速打造“最美”环境
  ◆ ◆ ◆ ◆ 鱼儿畅游在七河八岛间, 清风从大运河上吹拂而来, 凤凰林场的树木随风起舞、沙沙作响, 茶马古道上的自行车爱好者不时驰骋而过, 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景图缓缓展开。


  不远处,连淮扬镇高铁呼啸往来,烟花三月路、春风十里路等扬州东站集疏运道路车流不息,扬州印象馆、国家电网智慧能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美业港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现代化工厂内机械手臂挥舞,一曲城市建设、产业发展的交响曲激昂奏响。


  快与慢,兼容并蓄,
  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同义词”。 新城位于淮河、长江、京杭大运河、南水北调东线廊道四水交汇处,拥有国内保护最完好、资源最丰富的河岛湿地以及最大的城市生态中心——七河八岛。面对如此绝版的资源禀赋,新城没有急于求成,而是选择“慢”下来,用“扬州工”的审慎精细,一点一点、一块一块去雕琢打磨,努力让每一处都成为城市精品。


  以人大立法的形式对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是扬州新城开发中一项引以为豪的创新之举。严守生态红线,全面关闭和搬迁全境所有船厂、砂石厂,综合整治48公里岸线、10平方公里区域环境,植树造林5000亩,构建绿色公共空间700万平方米,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新城拥有扬州主城区最大的绿肺、最长的滨水风景线,良好的人居环境成为新城“最大”的营商环境。 慢, 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坚守,
  更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一种定力。
  十年间,万福大桥、高铁东站、扬州软件园等地标建筑建成投用,勾勒出靓丽天际线; 金湾路、78大道、韩万河、小运河、凤凰岛公园、三河六岸公园等路网、水网、绿网体系持续完善,擦亮最美风景线; 国际人才社区、深潜大运河中心、1912街区、健康驿站等城市配套相继完善。


  快, 是今日新城的迫切需要和自觉行动,
  更是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
  高铁带来“外通联”,内部道路铺设形成“内循环”,让新城加速承接宁镇扬通勤圈、长三角经济圈等溢出效应和发展红利,成为名副其实的扬州“第一门户”、江淮“交通枢纽”。 借助交通优势,新城以TOD站城融合为开发模式,围绕高铁枢纽与高速公路、长江港口、扬泰机场等关键节点,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商贸经济、物流经济,航空谷、软件园、双都大厦、扬州印象馆、高端品牌酒店等一批兼具精神堡垒和地标气质的产城融合项目落地布局。 高铁枢纽吸引的高端“流量”,正加快转化为新城创新发展的资源“留量”。


  ◆ ◆ ◆ ◆
  新与旧
  既推动传统产业升级“美业”
  又招引培育新兴产业
  ◆ ◆ ◆ ◆ “好地方”的“最美窗口”,
  离不开“好产业”。
  过去一提到生态科技新城,提到杭集,人们就会想起以牙刷为代表的日化产业。杭集,牙刷销量占国内市场的80%、国际市场的35%,酒店用品占国内市场的65%、国际市场的30%,拥有中国牙刷之都、中国酒店用品之都两张“国字号”招牌。
  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和市场变化,曾经的“金招牌”走到了转型的十字路口?!懊挥写车牟?,只有传统的思维。”生态科技新城打响了“牙刷突围战”,把“美业”作为传统日化产业突围的重点方向,鼓励推动杭集企业转型升级。


  在新城的规划引领下, 传统企业积极推进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 牙刷、酒店用品产业全面向 “6+2+2”医美日化等高端产业进军, “双都”品牌焕发新活力。
  2017年,
  杭集成为扬州首个全国特色小镇;
  2018年3月,
  本土培育的倍加洁集团在上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2021年5月,
  成功举办中国日化医美高峰论坛,正式启动“杭集高新区·中国美业港”建设,打造“6+2+2”医美日化产业体系;
  今年,
  签约联东U谷等项目,合力推进新型产业社区建设,加快孵化培强以医美健康、化妆品、口腔清洁护理、家居类高端洗护、香氛精油、酒店用品为代表的主导产业。


  一方面, 催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另一方面, 加快招引培育符合新城特质的新兴产业, 推动强链补链。
  这里有“蔚蓝的天空”。
  新城与航空工业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吸引航空系一批知名研发机构和高校落户,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揭牌办学,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扬州院永久基地和中国航空研究院研究生院永久校址首批入驻新城航空谷。此外,航空ICP综合处理器、工信部工业APP航空分中心、西谷航测检测有限公司等航空项目正式入驻扬州软件园。江淮之畔的“科创高地”正加速崛起。
  这里有“绿色的能源”。
  去年“4·18”,国网智慧能源双创科技园正式开园,镝镝驱动、江苏聚合新能源等一批科创板上市企业、独角兽企业相继入驻园区。今年“4·18”,国家电网智慧能源产业示范基地正式动工,着力构建以新能源智能制造为主线的研发、孵化、制造全产业链创新创业产业示范基地,为新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
  这里还有新兴崛起的农文旅体融合发展。
  新城通过深挖“旅游+”内涵,加快构建“全境景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相继建成廖家沟中央公园、自在岛生态之窗、跑鱼河主题公园,与深圳深潜公司、扬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赛艇水上运动基地,成功举办七河八岛热气球旅游节、中英名校赛艇邀请赛、逐浪大运河世界名校赛艇竞逐赛、世界沙滩排球巡回赛、江苏省运动会水上赛事。深潜大运河中心、乐动运动工场航空文化馆、芒稻田园综合体等相继开业,伴山民宿、茶马古道、棠梨湾等景点“一炮而红”,凤凰岛公园、凤凰山景区在央视等媒体频频亮相。


  十年来, 新城经济发展蹄疾步稳,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 如今,传统“双都”品牌焕发新活力, 新兴“中航系、国网系、数字经济系” 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 航空谷、国家电网等大项目相继落地, G328产业创新走廊雏形初显, 农文旅体初具规模, 新城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初见成效。


  ◆ ◆ ◆ ◆
  大与小
  既能把小牙刷做成大产业
  也能“螺蛳壳里做出大道场”
  ◆ ◆ ◆ ◆ “城,所以盛民也; 民,乃城之本也。 人心往之,城必兴焉?!?在采访中,李桂山反复提及人的因素, “我们要让人与城相互成就, 人与产互融共进,人与才美美与共。”


  新城面积只有81平方公里,人口仅8万余,发展空间和发展资源比较受限。如何“螺蛳壳里做道场”?这考验的是新城干部群众的智慧。为此,新城将人作为最重要的发展资源,大力开展“好市民培塑”十大行动,全面提升市民素质,激发新城人善作善成的强大能量。
  困难无处不在,关键看精神状态。上世纪80年代,杭集人揣着一个馍馍满世界跑市场,吃苦耐劳、敢闯敢试的杭集精神,铸就了当年乡镇企业的辉煌,也打拼下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今天的新城,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期,迫切需要新时代的杭集精神。


  在杭集精神的基础上,新城提炼出了新城精神——敢于创新、敢打敢拼、踏实苦干、善作善成。这既是市委赋予新城勇挑大梁、建设新城市中心的现实需要,也是新城突破空间格局、展现更大作为的内生动力。以“双都”品牌和新城精神为引领,新城党工委在杭集高新区发起解放思想大讨论,推动企业跳出“舒适区”,开启“二次创业”之旅。
  培塑“好市民”, 还要配置适合“好市民”居住的好条件。
  十年来,新城成立新城教育发展集团,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和社会教育一体纳入,与市机关三幼、育才小学等多所名校合作办学,完成泰安学校、杭集中学改扩建工程等,启动商务区实验中学、万福幼儿园建设,打造高质量教育环境; 建成扬州国际人才社区近千套人才公寓、专家公寓,引进全球领先的大社区人才公寓运营方提供五星标准服务; 苏北人民医院生态科技新城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正式挂牌,规划建设新城二级综合医院、国际医疗与健康中心等项目; 制定了一系列民生保障、创新创业支持政策,多维度提供幸福配套。


  让每个居住在新城的市民, 每个来到新城的创业创新者, 都能找到归属感、幸福感, 与新城共成长。 做好人的文章, 打造最适合生产生活的“梦想之城”, 是生态科技新城想要实现的目标。


  以人为中心, 以人才为支撑, 一座令人向往的未来之城正缓缓走来。
  通讯员 陈绍忠 扬州发布记者 邹平 郑露莎
  文中图片均为资料图(来源:扬州发布、生态科技新城融媒体中心) 编辑 陈一馨


  防疫信息查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