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日报记者 乐培意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疫情、超预期突发因素等多重影响,芜湖经开区顶住压力迎难而上:多项指标全市第一,规上工业产值实现重大突破,达到2226.9亿元,这也是经开区成立以来首次突破2000亿元。
工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展现了经开区工业经济底盘稳、活力足、动能强的特点。从加快优质项目落地到科创体系加速健全,从城市配套能力全面升级到产城融合再谱新篇,“追赶超越”的工作作风绘就了经开区“二次腾飞”目标蓝图。
招商新实践
去年,经开区处处可见火热的场景。百亿级项目奇瑞超一工厂项目主体工程竣工,奇瑞超二工厂项目预计春节前四大工艺车间全面进入钢结构施工阶段;海创磷酸铁锂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信义七期项目部分投产……
作为芜湖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一直以来积极吸引外资、引进承接产业,主导产业基础强,新兴产业发展蓬勃,优势产业链培育成型。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当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不断缩小,经开区未来高质量发展如何拼?靠什么拼?“继续从招商引资入手,但是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本喙馗涸鹑吮硎?。
经开区坚持把招商与选商相结合,狠抓产业链龙头企业招商和优质配套企业招商,注重存量企业内生投资,助力产业从“体量优势”转向“质量优势”。在汽车智能网联及新能源产业链方面,注重“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谋划奇瑞江北汽车生态打造,布局新动力电池产业链,招引并培育关键环节零部件企业。在光伏产业方面,围绕龙头企业招引,实现“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景象。
围绕产业链招大引强的同时,经开区紧随时代发展的特点,用好资本助推招商,走出符合自身实际的招商新路。加强与基石资本、国富基金等资本沟通,借助产业基金帮助招引有上市潜力的优质项目,实现项目、地方与基金的三方共赢。注重培育有潜力上市的公司,全力提供优质服务,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据统计,去年经开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10个,总投资811.7亿元,开工亿元以上项目83个,其中百亿级项目4个,签约开工数均居全市第一。
亩均新发展
亩均效益论英雄,将投资、亩产、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纳入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条件,提升土地“含金量”,将优质的企业留下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本质上,这是一场从“量”向“质”、从“多”向“精”的华丽转身。
经开区建立对企业的科学评价体系,对不同类别的企业精准施策、精准服务,挖掘优质企业做大潜力,倒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焕发市场新活力。持续推进优化国土空间规划,下大力气解决土地历史遗留问题。摸清企业土地利用、厂房使用情况,盘活低效用地。全面梳理闲置低效土地、厂房、楼宇等资源,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土地全域治理三年攻坚行动,着重清理批而未供土地、闲置土地、工业低效土地。
去年,经开区(含江北托管区域)共有批而未供土地总量为6094.1亩,通过以地招商、完善手续等方式,全年完成处置面积2325亩、完成率116%,处置总量、完成率均为全市第一。通过闲置认定、促进开工、府院联动等方式,全年处置土地2宗、面积158.5亩。
产城新跨越
来到经开区,凤鸣湖、银湖、蜻蜓湖正在加快改造提升,城北中心公园开门迎客,商城楼宇鳞次栉比,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住在这里的人幸福感、获得感有量和质的提升,这是经开区民生事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经开区产城融合的温度和质感。
经开区扎实开展暖民心行动,全力打造最干净城市,畅通辖区交通,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022年银湖中学、东方御府公办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引进安师大小教、安师大幼教、芜湖一中等优质教育集团,目前12所中小学、9所公办园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100%。
加快推进医疗事业。推动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市一院城北医院加快建设,将龙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委托市一院管理,今年开展基本医疗诊疗服务2.5万人次,基本实现让城北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在人居环境方面,加快建设政府性投资项目。2022年,实施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派遣项目338项(含续建),累计完成投资额9.6亿元,完成道路建设2764.54米,路网交通不断完善。其中向阳路(泰山路-步康桥)改造工程获省优质工程“黄山杯”,北区中心公园、纬三次路(梦溪路-欧阳湖路)工程正在申报市优质工程“鸠兹杯”。
“十四五”期间,经开区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城市能级和基础设施建设再升级,努力建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支柱产业核心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实现“二次腾飞”。
迎新春、开新局,期待“二次腾飞”的经开区已奋斗在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