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发布消息,为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转移人口进城安居,帮助新市民解决住房难题,调整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家庭房屋套数认定标准,不再将农村宅基地纳入“认房”范围,切实保障新市民首套刚性住房需求,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保障安居作用。该政策自2023年2月22日执行。
据宜昌住房公积金中心负责人介绍,该项政策是将“通过购房人(含共同购房的成年子女或父母)及其配偶在宜昌区域内不动产部门信息系统中登记的住房套数及公积金贷款记录综合认定的房屋套数”,调整为“通过购房人(含共同购房的成年子女或父母)及其配偶在宜昌区域内不动产部门信息系统中登记的住房套数(不含农村宅基地上的房屋)及公积金贷款记录综合认定的房屋套数”。
即申请公积金贷款时,中心不再将购房人(含共同购房的成年子女或父母)及其配偶宜昌区域内农村宅基地上的住房纳入房屋套数认定范围。(记者王晶晶,通讯员王艳、宋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