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大江南北激荡。
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一颗善念的火星,不经意间,往往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这些年,合肥19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位于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他们续写着新的雷锋故事,刻画着当代中国的道德年轮。
雷锋之后,还有黄先明、葛惠珍、单务民、洪云子、齐亚军……
平凡,不凡;无名,有名。他们为别人点亮一盏灯,也在温暖自己的心灵,更照亮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40元钱的分量
40元钱的分量是多少?
它够重,因为这是肥西苏小小学教师单务民曾经1个月的薪水,能够满足20个孩子半年的学习开支。
那一年,是1982年,单务民19岁。
刚走上教师岗位的他,踌躇满志,但很快就发现班上不断有孩子辍学。一打听,原因很简单,就是家里没钱,孩子们只能回去干农活。
素来相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单务民,逐个上门说服家长后,毅然承担起20个孩子的学习费用。
后来,需要资助的孩子越来越多,他的工资逐渐不够用了。怎么办?没钱就去找钱。他进村入户卖过冰棍,到建筑工地干过泥瓦匠,还贩卖过大米……
从三河收齐200斤大米,骑着自行车,奔波50多公里赶到市区坝上街去卖,一趟下来,或许能挣个10元钱。
当初不比现在,道路是个大问题,土路或石子路难走不说,单务民最怕的就是中途一段很长的陡坡。光靠他的力气,驮着大米的自行车没法骑上去,也推不上去。
唯一的办法,只能把大米卸下来,先把自行车推上去,随后再把大米扛上去。
可是,放在路边的大米或自行车,一旦脱离了视线,会不会被人拿走?在那个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这不是没有可能。
单务民犹豫了,但他没有选择,更没有退路。他知道,自己肩膀上扛的不只是一袋大米,而是那些孩子的希望和明天。
咬着牙,他瘦弱的身躯支撑起一袋袋大米,步履蹒跚,一步三回头。
最后,大米在,自行车在,孩子们的希望也在。这一切,单务民将其解释为“命运的眷顾”。
其实,到了今天,单务民也不敢去想,如果东西中途丢了,他还能不能撑下去,撑到近百名孩子小学毕业,一直撑到1998年?
这一年,单务民离开苏小小学,来到合肥锦绣小学。
此时的洪云子,正在浙江杭州打工。她首次参加无偿献血,还是在一年后。
湖北“土家妹子”洪云子,最早是以“最美献血新娘”的形象,进入了公众视野。
2004年9月23日,对于她来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日子。
这一天,她正式嫁到合肥。当婚车路过花园街,身披白色婚纱的洪云子坚持下车,走进了街头无偿献血点。
这一幕,恰好被“扫街”的记者抓拍。一幅“最美献血新娘”的图片,登上了次日报纸的头版。
“当时没想太多,就想给婚礼增加一点特殊意义?!焙樵谱由砩嫌凶磐良易骞媚锏乃蚀蠓?。特别是笑起来,脸上出现两个小酒窝,小眼睛也眯成了一条线,让人看着很治愈。
心有余力,洪云子总想帮助别人做点什么,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学雷锋,做一个有用的人”。打工的时候,她没有多少积蓄,所能依靠的就是那一腔热血。
从1999年至今,前后24年,她累计献血26000毫升,相当于4个成人身体血液的总和。
“亲爱的,你慢慢飞”
一直欢颜笑语的洪云子,最近有些犯愁。向来跟她很是亲热的李欢,现在变得不怎么爱说话了。
她和李欢的缘分起源于10年前。
在合肥结婚生女后,丈夫家境不错,洪云子就想着点对点帮扶一些困难孩子。偶然的机会,她遇到了李欢。
当时,小李欢正在上幼儿园,妈妈生病去世了,爸爸精神不太正常,平时就住在叔叔婶婶家里。
“她跟我长得很像,妈妈也是湖北人,这就是一种缘分?!贝哟?,洪云子的生命里就多了一个人。
除了物质上的帮助,洪云子经常把小姑娘接到合肥,跟女儿一起吃、一起玩,希望给她带去一些家庭的温暖。
小时候一块吃饭,小李欢的饭没吃完,就习惯性地把碗推给了洪云子。一开始,洪云子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听说她之前就是这样推给自己的妈妈。
从那以后,小李欢每次推过来的剩饭,洪云子都吃得干干净净。
慢慢地,小李欢在心里也接受了她。
时间一晃,李欢已经读高一了。长大懂事的她,逐渐变得敏感,正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洪云子。
是家人,还是恩人?
这个时候,洪云子也在尝试改变相处方式,尽量多一些平常、少一些客套,试图慢慢打开孩子那颗逐渐紧裹的心,让她卸下重担、轻松前行。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退休后,黄先明、葛惠珍老两口居住在蜀山区玉兰新村。一张张报纸,就成了老人了解外界的主要渠道,也让老人看到了更多的不幸。
20年前,季琳一家就是这样进入老人的视线。
小时候家里穷,因为小儿麻痹症,季琳永远失去了站起来的能力,走路只能两手撑着板凳往前挪。结婚生子后,因为自己这个情况,丈夫也没法外出打工,家里条件可想而知,儿子李海上学也成了大问题。
季琳的脑子里,不会像单务民那样装着“知识改变命运”,但她也知道,自己苦点不要紧,但不能让儿子这辈子还苦下去。
读书!再穷再苦,也要让儿子读书!
可惜,那个年代还没有教育扶贫,也没有实现全面小康。
从报纸上看到季琳的困境,黄先明、葛惠珍两位老人就默默承担起李海的学费。从小学到初中,再到中专,两位老人一坚持就是12年。
辗转得知是两位老人一直在资助儿子,季琳就想给老人送点什么聊表心意。苦于自己不识字,没法写信,她就托人找来一幅十字绣模板,想比照着绣一幅十字绣。
模板上,两只蝴蝶正在牡丹丛中翩翩起舞。“亲爱的,你慢慢飞……”看到这幅图,季琳就想起那首风靡大街小巷的《两只蝴蝶》,她希望大家都可以自由行走、自由飞翔。
“送来的时候,他们骗我说只是绣了3个月?!钡鹊搅郊沂煜ち艘院?,葛惠珍才知道季琳整整绣了一年半时间。
直至今天,葛惠珍的眼前还会经常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双手撑着板凳的女人,艰难地拿过针线,不能久坐的身体让她不断地拿起、放下,然后又顽强地拿起。一针一线,就这样持续了500多个日日夜夜……
除此之外,葛惠珍不知道季琳还经历了什么,当然也不会有人告诉她。
如今,这幅十字绣已经被装裱起来,郑重地挂在老两口家里客厅的墙壁上。
黑暗里的光
葛惠珍对困难学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这一情结源于她的童年。
小时候家里很穷,她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去山里打猪草,然后背回来喂猪,上学读书可望不可即。
进山途中,有一所小学。她经常站在窗外听老师讲课,一听就入迷了,不知不觉就能站上一节课。
“有一次,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们都答不上来。我很激动,大声说,我会,我会!”窗外“旁听生”葛惠珍成功吸引了老师的注意。
在这位老师的上门劝说和帮助下,她的父母终于同意她走进校园,葛惠珍也因此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由己及人,由己及物。因为他们都淋过雨,所以都懂得为别人撑起一把雨伞。
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身处耄耋之年的葛惠珍和老伴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
周国平曾说,不经历苦难的人生是浅薄的。
1987年,齐亚军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困难,阻挡不了学习的热情,也阻挡不了成长的脚步。2006年,他如愿考上安徽中医药大学。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一刹那,他情感复杂,多年的艰辛付出终有回报,但大学5年的学费生活费又在哪里?
看着满面沧桑的父母,齐亚军不忍再向他们开口。那个暑假,19岁的他孤身一人踏上南下东莞的火车,试图挣一点生活费。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进工厂,老板认为他没有一技之长;想进工地,工头嫌弃他瘦弱单薄……那段时间,他吃尽了闭门羹,也尝遍了人情冷暖。
半个月过去了,没挣到一分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他尝试着走进一家制衣厂。门口保安是个热心肠的大叔,听说了他的境遇后,就把他带到老板办公室。
看着那副稚嫩而又落魄的面孔,老板不忍再让他失去希望,便破例将他留了下来?!白即笱逼胙蔷匠晌埔鲁б幻傲偈北0病薄?/p>
一个半月很快结束,齐亚军该返乡上大学了。临别之际,老板特意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轻轻拍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要往前看,大学要好好上,一定要学一门技术?!?/p>
寥寥数语,朴实无华,但却像黑暗里的一点光,照进了他生活里的缝隙,一直陪伴他的成长。
寒夜中,伸出的一双手,就可能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不仅是齐亚军的体会,也是徐媛媛的感受。
这一年,齐亚军从黑暗走向了光明,但徐媛媛却像是从光明走向了黑暗。
妈妈生病去世,爷爷脑梗躺在床上,奶奶身患癌症,爸爸也因手术基本失去了劳动能力……正在读初中,不幸接二连三地降临,就像千斤重担压在徐媛媛柔弱的肩膀上。
走进徐媛媛家里,单务民感觉一切都是灰色的,只有小姑娘那双眼睛是清澈明亮的。当场,他掏出了身上所有的钱,印象中是3000多元,只留下了50元回程车费。
从此,徐媛媛的所有学习费用,单务民全包了。
忘记过去
有些痛,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
在学生眼中,单务民是一位和蔼的老师;在社会大众眼中,他是一位乐于助人的“雷锋”。
只有单务民自己知道,他曾经是一个病人,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
2008年,他发现自己的身体出了问题,经医院确诊:左肾癌晚期。随后,他的左肾被切除,开始进行化疗。
一年之后,癌细胞转移到他的膀胱、肺部和骼骨,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医生估计,他最多只有两年生命了。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快要离开了,单务民就把家人和朋友喊到病床前,提前安排后事:如果自己不在了,对那10个困难学生的资助不能停,钱就从他的积蓄里出。
不幸中的万幸!他挺过来了,逐渐康复了。
精神矍铄,步伐矫健,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又见单务民,再也看不出他的身体曾经遭受过重创。
医生说,你这是奇迹;朋友说,你这是“好人有好报”;他自己笑着说,这是命运的第二次眷顾。
看到媒体公开报道,徐媛媛才知道资助自己的单老师,那些年也在同病魔作斗争。这个时候,她已经大学毕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了。
每次,她提出想去单老师家看看,都被单务民以各种理由婉拒了。
对于单务民来说,这些孩子渡过了难关,他的使命就完成了,他应该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过去时”。他不想让那些受过资助的孩子,整天带着沉重的思想压力和道德包袱往前走。
或许,忘记过去,才能更好地重新开始。
雷锋牺牲那年,黄先明、葛惠珍老人刚参加工作不久?!袄追姘镏鹑?,不求回报”,这种观念已经深入两位老人的骨髓。
多年来,两位老人捐赠金额将近百万元,接受过资助的人也没有具体数目。
书信时代,经常会有人写信给老人表示感谢,家中的书信摆了一摞又一摞。时间一长,老人也没有刻意保留,这些书信就慢慢丢失了。
移动互联时代,手机号码不断更换,老人与接受资助的人几无联系,大多数都是素未谋面?!八枪煤镁托?,我们也不想轻易去打扰别人的生活?!?/p>
学雷锋很容易,助人为乐,举手之劳;学雷锋又很难,难在长久,难在坚持不懈。
今年,黄先明86岁,葛惠珍85岁。老两口依然保留着当年的习惯,看到困难的人还是会伸出一双援助之手,哪怕只是一袋大米,一桶色拉油。
新的春天
时代在变,更多的人吃得饱饭、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学雷锋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变化。
一个冬天的傍晚,合肥下着大雪,洪云子把车子停在淮河路步行街附近等人。路边,一位老人抱着孩子在焦急地拦车。一辆辆出租车驶过,但没有一辆亮着绿灯。
雨雪天气,“打车难”本是常态。
“现在打不到车,你去哪?”看了好一会,洪云子实在忍不住了,便把车开到老人身边。
报了一个宾馆的地址,但老人迟疑了,不敢上车?!?元钱,你上不上?”听到这句话,老人立即抱着孩子钻进汽车。
到达目的地,老人掏出8元钱,洪云子笑着拒绝了,“就是为了送你,我不提要钱,你肯定不敢上?!?/p>
放下警惕,老人打开了话匣子。洪云子方才得知,爷孙俩专门从南京到合肥旅游,没想到突然下大雪打不到车。
“合肥欢迎你!”随后,洪云子以一种东道主的口吻与老人道别?!昂戏?,好样的!”老人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来自五湖四海,一个“陌生人的社会”早已到来。
“我家也有老人,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希望也会有人伸手帮一把。”位于庐阳区四里河街道的“合肥志愿者之家”成了洪云子的指挥中心,一群爱心人士以组织的名义活跃在合肥街头。
受他人恩惠,?;掣卸髦摹=裉斓钠胙蔷咽前不罩幸揭┐笱б幻┦?,课余时间发挥所长,带着同学们到社区为老人按摩推拿针灸。
去的次数多了,他就与老人们打成了一片。老人中,王群英就喜欢和他聊家常,他也跟老人说说学校生活的“酸甜苦辣”。
熟悉了,王群英就邀请他去家里吃饭??醋潘且笄械哪抗?,齐亚军就买了一些速冻水饺,到老人家里煮饺子。
“要是我的儿子还活着,孙子也该有你这么大了?!崩先艘痪浠埃胙蔷偈便蹲×?。此时,他才知道这是一位失独老人,他也明白了老人为何对他如此亲切。
长年独居,老人太孤独了,她渴望有一个倾听者、陪伴者?!袄衔崂?,以及人之老。”从此,齐亚军就经常陪着老人说说话,让老人重温片刻的“天伦之乐”。
公共场合,施针救人;中医药进校园,让孩子们感受中医文化……活动开展越多,齐亚军就发现其中存在着问题:一次活动,只能帮助部分人。这远远不够,唯有项目化推进,整合多种专业资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更多的人。
在合肥,各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可以享受到崇高的社会礼遇。在齐亚军看来,学雷锋志愿服务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将会有更多热心人士站出来,让这座城市充满着爱和温暖。
雷锋精神永恒!他将凝聚起一股向上向善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踔厉奋发、砥砺前行。
在缅怀中记忆,在弘扬中传承。电脑前,身为合肥市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的齐亚军又在谋划新的发力方向,旁边的椅背上还斜搭着一件他刚刚脱下的白大褂。(许超众)(因涉及个人隐私,文中李欢、季琳、李海、徐媛媛、王群英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