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同频共振,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三省共建长江中游经济区,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建议,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也引起长江经济带社会各界关注。3月7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三省专家学者开展“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主题研讨会,为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
李小玉 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企业经济》主编
数字经济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应对突发外生冲击的重要支撑。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对长江中游地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在现有长江中游城市群基础上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长江中游经济区具有重大意义。
(一)推动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
推动制定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规划,加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的协调力度,以长江中游城市群常态化工作交流协调机制为平台,将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三大都市圈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政策纳入统筹协调范围。
(二)强化长江中游地区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加强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加快长江中游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协同建设与布局,部署5G网络、双千兆网络、数据中心、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立数据中心网络监测体系,推动数据中心和网络高效供给对接和协同发展。夯实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算力底座。争取启动长江中游地区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为进一步提升长江中游地区数据融通、产业协同水平奠定算力基础。
(三)加快长江中游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协同
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重点推动数字产业化协同。发挥武汉都市圈在“光芯屏端网云智”七大产业领先优势,优化长株潭都市圈和南昌都市圈电子信息和软件服务业产业链布局,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格局。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智能化转型为重点推动产业数字化协同。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企业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工业互联网平台对接,实现软件和硬件一体的数字化改造。聚焦汽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优势产业,协同打造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行业标杆。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重点,加大园区跨区域、跨平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和智能化变革,降低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成本。推动智慧农业和数字旅游协同发展。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动农产品价格信息共享。打造长江中游地区全国数字农业示范区。共同开发“线上”精品旅游线路,推进数字文创和数字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四)加强长江中游地区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协同
推动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大推动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技术协同攻关力度,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跟踪数字技术发展前沿,在元宇宙、量子通信、类脑智能、6G、8K、卫星互联网等领域加强协作,抢抓新一轮数字技术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快创建数字技术协同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建立长江中游地区数字技术研发机构建立数字技术研发创新联盟,以数字技术研发创新联盟牵头,组成长江中游数字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数字技术成果在区域范围内转化享受同等政策激励,强化长江中游地区数字技术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共同维护好区域数字技术创新生态。
(五)促进长江中游地区数据要素共建共通共享
构建长江中游地区数据交易中心,从区域层面整合数据要素资源,对数据要素进行合理分类和定价,并积极完善数据交易法律法规和市场交易体制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护,充分激发互联网企业、制造业企业参与到数据市场交易。加强长江中游地区数据要素市场培育。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为数据高效流通、安全合规使用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