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月5日,全国“两会”期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代表团同频共振,协同提出《关于建设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议》。三省共建长江中游经济区,对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具有重大意义。这一建议,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讨论,也引起长江经济带社会各界关注。3月7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组织三省专家学者开展“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主题研讨会,为长江中游经济区建设出谋划策。
李浩 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智库联盟常务副秘书长、教授
长江中游地区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宝库、战略水源地、水能基地和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长江中游地区以“经济区”而非“行政区”的形式开展协同共建,可进一步探索自然资源跨区域配置、生态环境跨区域?;?、发展机遇跨区域共享的新发展模式,并成为引领长江经济带全域绿色崛起的中坚力量。未来,长江中游经济区生态环境共建共享共治,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洞庭湖—鄱阳湖—武汉湖群生态?;ぃ餐亮辽放?/p>
系统?;こそ芍Я鳌⒌缺跛占?,优化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等重要库区生态环境,并鼓励滨湖、滨江构筑生态缓冲带??蒲凳┤?、长江上游、洞庭湖流域、鄱阳湖流域梯级水库群生态调度,保障长江中游经济区生态修复的水资源量。协调航运发展与生态?;す叵?,长江干支流航道建设和整治应避让自然保护区核心区。
二、加强三大都市圈生态空间管控,共保共建幕阜山—九岭山生态绿心
武汉都市圈重点?;こそ媳绷桨端泻醇捌淞诮芸厍?,保护长江以北黄陂以南区域、鄂州区域优质农田集中分布区。长沙都市圈重点?;ざ赐ズ⑾娼?、资水其邻近生态空间,浏阳、平江幕阜山脉,?;こぶ晏兑晕鳌⒙Φ滓员庇胖逝┨锛蟹植记?。南昌都市圈重点?;ぞ帕搿妨?、阁皂山、鄱阳湖等生态空间,?;じ痈皆胖逝┨锛蟹植记U夏桓飞?、九岭山等地区各类自然保护地,加强对修水、汨罗江、浏阳河等生态网络?;?,建设武汉、长沙、南昌都市圈跨省生态绿心。
三、建设千里长江绿色廊道,探索长江中游经济区绿色崛起新模式
千里长江绿色廊道建设不仅将破碎化生态环境进行整合修复,实现资源化的过程,更是将资源资产化、资本化的生态价值实现和转化的过程。千里长江绿色廊道建设不仅应局限于岸线生态修复,更要注重岸线腹地各子流域的绿色发展的问题。如洪湖、梁子湖的生态保护,倒水、举水流域的生态修复与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等,将绿色发展融入到区域发展战略中去的问题。通过提标准、控排放、连河湖等源头治理方式,建设长江中游绿色保障工程体系??怪腔叟┮凳缘?,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推行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构建绿色廊道评估体系、沿江绿色科技支撑体系,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四、构建生态环境?;ち懒靥逑?,推进区域环境协调发展
长江中游经济区要构建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体系,建立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管理机构,明确其主要任务和职责。建立定期协商对话机制,定期对跨区域环境?;び肷薷粗械闹卮笪侍饨刑致坌?,达成共识。湘鄂赣应该建立统一区域规划实施机制,共同编制和实施环境?;ず臀廴痉乐喂婊俳繁2斡氤鞘蟹⒄菇ㄉ璧摹岸喙嫒诤稀绷址乐未笃廴?,实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长江中游经济区要共同构建跨区域自动化、立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共享监测信息,加强对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动态监控与风险预警及控制。加大湘鄂赣跨省界断面的水质监测,探索流域协同治理机制,研究构建区域多元化的生态补偿框架与技术支撑体系,创新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设区域性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落实大气和水相关重点项目科研合作。
五、大力发展长江中游经济区绿色产业集群,共享绿色发展机遇
长江中游经济区应统一规划产业布局和梯度转移,根据区域生态功能和环境条件,强化产业承接转移指导,执行统一的行业准入和限批制度,确保“腾笼换鸟”过程中不出现污染转移,共享绿色发展机遇。长江中游经济区应共同加快生产方式的“绿色化”,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共建绿色产业联盟,共同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江中游经济区应推进生活方式的“绿色化”,充分发挥江西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湖北国家低碳省试点和武汉、南昌、景德镇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及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示范作用,共同推进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