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砥砺奋进的一年。回首这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屡创佳绩。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这条主线,锚定“智造新铜都、生态幸福城”,聚焦“拼出一个新铜陵”,自觉肩负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高扬思想之旗,凝聚奋进之力,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高擎旗帜,守正创新聚民心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军号角。我市坚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宣讲的强大声势。市委常委会对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作出安排,市委主要领导亲自审定宣讲工作方案,市级领导带头深入基层开展宣讲,市委宣讲团及英模、好人、青年、巾帼、百姓等市级宣讲团持续跟进宣讲,开展各类宣讲活动1000余场。同时,用活用好大鼓书、牛歌、琴书等艺术形式,积极创排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节目,全方位阐释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市理论宣讲创新做法入选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范例,在全省理论宣讲表彰中实现所有奖项“满堂红”。
科学的理论,闪耀真理的光芒;伟大的思想,激发奋进的力量。过去一年,全市上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持续完善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机制,出台中心组学习“六学三机制”,实现县(区)、市直单位中心组学习列席旁听全覆盖。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集中学习18次,并推动市属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1000余次,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工作经验在中宣部《党委中心组学习》上交流。制定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实施意见,着力打造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课题组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坚决管好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完成两轮十一届市委巡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积极探索思政育人新模式,健全“三全育人”体系,2家单位获评省基层思政工作示范点,一篇调研成果获评省一等奖。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创建全省首个公安“扫黄打非”工作站,铜官分局治安大队入选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查办4起被全国“扫黄打非”工作部门挂牌督办的典型案件。组织开展网络治理系列专项行动,在全省率先编制市级网络综合治理责任清单,未成年人保护主题微动漫《悟空新征程之校园体验记》入选全国“法治进校园”精品网课。全市意识形态领域持续保持健康平稳、向上向好态势。
三个唱响,服务发展聚拼劲
奋进新征程,必须有昂扬的主旋律引领;建功新时代,必须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市坚持市县协同,内宣外宣共同发力,网上网下一体推进,聚力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唱响新时代主旋律。一年来,舆论引导有声有色,主流声音更加响亮。精心策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非凡的成就 铜陵这十年”等近10个专栏主题宣传,推出《“数”说这十年》《对话“新农人”》等融媒体产品,形成高潮迭起的强大声势。其中,《江豚逐浪》提案成功入选国务院新闻办指导的“新时代新影像”优秀提案,枞阳县融媒体中心制作的《红色枞阳·百年英杰》短视频荣获全国2021年度县融中心优秀专题报道奖,铜陵日报社参与作品《“百年奋斗路·百城访初心”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型全媒体报道》荣获第32届中国新闻奖重大主题报道二等奖。
——唱响铜陵奋进好故事。围绕全市“重大项目攻坚年”“作风建设提升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组织全媒体开设“改作风 办实事 优环境 拼出一个新铜陵”专栏专题,推出各类稿件800余篇,浓墨重彩宣传报道重大项目攻坚中取得的新成效、新经验、新典型,让“拼”的精神深入人心。聚焦营商环境、生态文明建设、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开设“强国复兴有我”“招商引资 招才引智”“制造强市”等重点专栏专题?;肴嗣裢⑿禄?、央广网等15家中央、省级媒体出席新闻发布会,参与“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行进式主题采访,充分展现全市上下共谋发展的昂扬氛围。
——唱响对外宣传最强音。在省级以上媒体发稿3000余篇,其中中央级媒体发稿622条(《人民日报》27条、新华社61条、《经济日报》16条、《光明日报》9条、中央电视台63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89条)。荣获中国之声新闻发稿突出贡献奖,在《安徽日报》报纸、新媒体等端口发稿篇数排名全省第一,在省新闻综合广播外宣发稿位列全省第二名。此外,新华社海外专线、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国际传播发稿数量攀升,有效扩大了我市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
文化赋能,润城惠民聚底蕴
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那么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魂”。
去年,我市始终把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强做大文化产业,丰富高品质文化供给,让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深化学习型城市建设,推进全民阅读工作,市图书馆、市博物馆、滨江阅读点入选“2022年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在省书香社区读书达人大赛、省主题阅读朗诵大赛中获多个奖项。公共文化服务稳步提升,累计举办文化活动1200余场次,义安区文化馆“美丽乡村行 欢乐敬老行”系列品牌活动入选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铜陵白姜姜瘟病防治获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示范项目,获中宣部等15部门表彰。文化创作硕果累累,40多件文艺作品获国家、省级奖项,其中“枞阳腔人才表演培养项目”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举办3次文化产业人才招聘会,确定1家集聚类示范基地和6家单体类示范基地,推出国家级文化产业重点项目系列宣传片。文旅融合蹄疾步稳,广泛开展大健康和文化旅游(数字创意)产业链招商,梧桐花谷景区获评4A级景区,铜官府入选全省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同时入选全国版权示范单位,2家企业荣获全国文化出口重点企业,铜官山1978文创园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城,有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魅力。
成风化人,激浊扬清聚正气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精气神”,同样也是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一年来,我市持续深化文明实践、文明培育、文明创建,试点“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区域创建,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累计开展理论宣讲、市民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2万余场次,新风正气更加充盈?!八低旯适?、晒铜陵新貌”案例获中央文明办表彰,乡风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农村文化墙”被省委宣传部重点推介。
文明种子持续播撒,道德建设落地生根。深入实施“传育立行”教育工程,建成以红色家风、先贤家风、时代新家为重点的“一核”(天井书院)、“两翼”(枞阳方园、左光斗纪念馆)、“多点”家风家训教育展示基地群,培育出“铜言童语”“美德银行”“爱的N次方”“枞爱有你”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活动,经验做法在中宣部《时事报告》上推介。持续加强先进典型选树,1人入选全国“新时代好少年”、2人当选省“新时代好少年”,苏保信入选全省重大宣传典型人物名单。
乘风破浪争头渡,未待扬鞭自奋蹄。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永葆“赶考”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守正创新、奋勇争先,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铜陵文化软实力,为加快建设“四创两高”现代化幸福铜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孙照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