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大龙潭乡混撒拉村芒果地里,金黄色芒果花将整个园区装扮一新,酝酿着又一个丰收季的到来。
“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这让我们对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更有信心了?!被烊隼宕逦岣敝魅文稍票沧咴诿⒐旨?,信心十足。
独特的气候、优越的土壤和自然资源条件,让仁和区成为攀枝花芒果种植规模最大、产量最高、成熟最晚、品质最优的芒果生产基地。
控花修枝、浇水施肥、铺设管网,村民们穿梭林间,熟练修剪花枝,保证芒果的高品质。
看着坠弯了枝头的芒果花,村民纳世云咧嘴一笑,“今年芒果花开得好,一定能够丰产,至少能够翻上一番。”
纳世云的自信不是空穴来风,30余年的芒果种植历史让村民们个个都成了“土专家”,看花预估产量,早已驾轻就熟。小小芒果,让混撒拉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万元,更成为金沙江干热河谷、安宁河流域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希望果”。
又是芒果花香飘满山野的时节,村里的柏油路上,到处都是开着小汽车去地里“春管”的村民。
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建着轨道车,除草、施肥、运输全程机械化,在混撒拉的芒果现代产业园内,诸多科技感满满的“神器”,让芒果种植走上信息化、智能化道路,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一家人就可管理好几十亩地。
“现在种芒果可不全靠力气,有了科技帮忙,我家的芒果是越种越好。”看着密密匝匝的芒果袋,村民李地波咧嘴一笑。
2022年,混撒拉村依托芒果产业,全村60%农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65户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小康村”。
通过“一只领头雁+一支研发队伍+一套标准体系+一个大型园区”模式,以科技为依托的现代化芒果产业活力无限。2022年,仁和区芒果种植面积已达到40.5万亩,芒果产量17.7万吨,产值14亿元。
追赶潮流,与时俱进,芒果地里也很“潮”。田野里架起直播间,土特产变身“网红尖货”,通过数字化物流平台,解决农产品运输“堵点”“卡点”。
如今,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带货成为“新农活”,不仅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提供了更大空间,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提供实际有效的探索路径,激活了乡村发展的“一池春水”。
去年,各类大型直播带货活动,让攀枝花的芒果源源不断地销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通过国际贸易企业远销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让芒果“接上云端”,享誉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仁和区正通过引入果蔬深加工企业、构建冷链物流产业链、布局惠农服务中心和电商网点等方式,不断推动“攀果”品牌与本地水果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品牌影响力强、一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高质高效发展格局,推动区域现代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张东沛记者王南桢)
审核: 雷雨阳责任编辑: 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