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春风和畅。3月13日上午,在贵池区乌沙镇李阳村,记者来到安徽锦茂茶花观赏博览园有限公司茶花种植基地,只见一朵朵火红的茶花在碧绿的树叶丛中竞相绽放,显得格外娇艳。
??“以前这里是一片荒山,我从村里承包后用来种植茶花,经过这些年经营改造,才有了如今的模样?!敝缸叛矍芭痰纳狡拢霉靖涸鹑酥苡醚ё院赖厮?。1997年,在浙江务工的周用学发现当地的苗木销售火爆,遂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叵绾螅弑榇謇锎逋獾幕纳胶土袒牡?,选择出适合茶花种植的土壤地块,进行开发整理,并引进优质茶花品种进行培育。
??如今,基地种植面积近千亩,拥有六角大红、七星红、十八学士等130多个名优品种,共10多万株茶花树。为提升茶花经济效益,公司还大力培育新品种,其中,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培育的“锦茂1号”品种,在2021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上斩获特等奖。“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茶花基地,做足农旅融合文章,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让小茶花产业真正成为美村富民的大产业?!碧讣敖窈蠓⒄?,周用学信心满满。
??“花卉苗木产业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于一体,是一个朝阳产业,效益高、前景好?!笔辛忠稻炙募兜餮性焙嫠呒钦?,我市通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林苗品种结构,引进企业大户,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苗木花卉种植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向基地化、规模化转变,苗木花卉产业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进转变。目前,全市建成了木本花卉苗木基地、木本油料苗木基地、绿化苗木基地、园艺盆景根雕基地和生态用材林苗木基地等5大产业基地。
??眼下,正值黄精管护期。连日来,在贵池区涓桥镇四联村的感钟山黄精种植基地,每天都有不少群众来此务工,有的在除草,有的在补苗,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四联村山多地少,林地资源丰富,我们因地制宜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彼牧宓谝皇榧?、驻村工作队队长姚强说,经过村两委多方考察和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九华府金莲智慧农业有限公司落户感钟山,开发感钟山居民宿及黄精产业园等项目。目前,全村种植黄精3000亩,参与种植的农户近80户。
??林下经济的发展让曾经“沉睡”的林地资源变成了“活资源”,也拓宽了农户的增收致富渠道?!巴恋亓髯翟埃乙步按蚬?,收入增加了好几倍?!彼牧宕迕裉从袼申攀种竿匪闫鹆嗽鍪照耍杭依锿恋亓髯翟?,一次性拿到租金7万元,在产业园打工,一年还能挣个3万多元,“就业、顾家两不误,日子越过越有劲?!焙吞从袼梢谎?,每年有40余名村民进产业园打工,人均年收入增加1万余元。
??池州是安徽省首个国家森林城市,全市林地面积达5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0.59%,林木绿化率达68.89%,活立木总蓄积量3212万立方米……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森林生态和林业资源为依托,以林农为主体,以苗木花卉、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竹木加工为重点,以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实现“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2022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436亿元。其中,发展花卉苗木产业面积近13万亩,从事花卉盆景苗木生产和销售人员近5000人;全市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57.18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44.13亿元;全年林业康养与休闲接待游客458万人次,实现收入17.6亿元。
??全市2家林业企业4款林产品入选首批国家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名单,西山焦枣、九华黄精等6个地方特色林产品入选国家地理标志?;げ?。全市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6家,涵盖森林旅游、林下黄精、木本油料、苗木花卉等多个类型。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其中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个。创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5个,省级特色林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4个。
??“今年,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思路,进一步建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全力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焙硎荆罅ν平局褡试醋酆侠美?、苗木花卉类、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类、林下经济类、特色经济林类、木本油料类、生物质新材料类等林业产业建设,不断提升林业产业化水平,力争全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45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