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宜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磅发布宜昌“1+4”人才政策3.0版。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汪伟通报宜昌市“1+4”人才政策实施一年多来的落实情况和成效,介绍“1+4”人才政策3.0版有关情况。
发布会介绍,宜昌“1+4”人才政策自2021年11月发布实施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宜昌市真金白银兑现各项政策,真情实意服务各类人才,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宜昌市派发5.86亿元“人才大礼包”,兑现各类政策资金1.01亿元,享受各类政策人才达7.71万人次;在全国首创大学生就业住房储备金制度,在全省首次推出创新人才学院、城市创新场景发布等7项“首创”“首发”政策机制创新;“宜才码”9大类15项人才服务不断迭代升级,注册量突破10万人,基本实现了“一码集成、一网通办、智能匹配、免申即享”;全市新引进各类人才72637人,其中,博士生1593人、硕士生6094人,同比增长实现翻番,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43717人,引才总量和大学生占比同比增加50%以上,市外户籍50329人,占比69.29%,市外人才流入率显著提升。
在此基础上,宜昌市按照“一稳、两着力”的基本策略,即更加持续稳定地实施现有人才政策;着力聚焦拔尖创新人才,着力规模聚集有效劳动力人口,研究出台了《关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关于聚集新生代劳动力人口来宜留宜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人才新政策,同时对原有政策进行系统优化和全面升级,共同形成了“1+4”人才政策3.0版。
发布会就“1+4”人才政策3.0版的核心政策《关于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措施》进行了重点解读。
该政策立足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实际诉求,进一步强化市场导向、深化政府牵引、优化环境营造,努力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福地”。主要内容包括:建立两张“清单”,即“进口高端设备及高净值耗材国产替代产品目录清单”“重点产业配套关键核心技术需求清单”,为拔尖创新人才精准提供研发标的;聚焦两张“清单”,精准寻访招引拔尖创新人才团队来宜开展“命题科研、定向攻关”,形成“市场需求+拔尖人才+创新创业”的精准科创模式,对拥有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成果,能够带领一个高端团队、落地一个重大项目、产出一批科研成果、催生一个未来产业的拔尖创新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给予最高1亿元项目综合支持,对成效特别显著、产业推动作用特别巨大的,政策上不封顶;打造国有资本“创新航母”,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可持续赋能的创新创业平台;直击创新创业核心“痛点”,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新产品试用场景和首单支持,对本地企业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首笔订单合同给予最高100万元补贴,帮助拔尖创新人才在宜昌获得“首个成功应用案例”;围绕创新创业“关键节点”,完善“政产学研金服用”渠道,为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关键服务”;构筑创新创业生态,打造非人际关系化市场秩序,让拔尖创新人才“轻装上阵”。
同时,宜昌市推出《人才分类服务保障暂行办法(第二版)》,将人才分类由A-F类调整为A-G类,中专、技校毕业生作为G类人才纳入分类。全面取消学历、年龄等限制,让政策享受对象覆盖全社会、全年龄段人才。修订《宜昌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对人才引进的对象范围、引进政策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对宜昌籍在外人才及来宜开展技术交流、项目合作、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宜昌市外人才,按照C类及以上人才标准,提供“宜才码”开放注册及认定服务。推出“宜才码”Ⅱ期服务事项,依托人才最新分类认定标准,对分类人才政策服务清单全面更新,新增来宜就业储备金、新生旅游卡公交卡、办税绿色通道、城区便捷停车、商圈消费折扣等重点服务事项,不断提升来宜人才的获得感。(记者孙晓陵、蔡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