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农机在田间按次序排列,深翻、起垄、撒肥、移栽 ……记者看到,在工人们的操作下,农机轮番登场,施展起“十八般武艺”。 3 月 30 日上午,我市在六合区竹镇镇萝卜工坊举办全市蔬菜机械化生产装备技术现场观摩会。青萝卜作为竹镇的特色产业,目前已突破生产机械化中种与收的关键难点,实现从种到收、加工的全产业链机械化。记者获悉,今年我市还将新改建 10 个新装备应用示范蔬菜保供基地,该任务已经列入我市 2023 年民生实事项目,建成后每个基地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达 70% 以上,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现代化。
种类多、难度大,合力破解蔬菜机械化 “堵点”
蔬菜生产机械化一直是农业生产机械化推进中的薄弱点。
与水稻、小麦等大田作物多为单一种类不同,南京地产的蔬菜种类很多,栽培方式各异,所以对机械化作业和蔬菜机械的性能有不同的要求。
“蔬菜生产机械化最大的难点一般是种和收两个环节?!苯帐∨┗呖⒂τ弥行难芯吭膘斗娼樯?,撒种不均匀会造成蔬菜果实的大小不一致,商品性降低;对收获而言,蔬菜产品为多种鲜嫩的叶果茎根,不容易实现机械化收获。
同时, “用工难”“用工贵”问题日益突出。“以我们区种植了 200 亩的蔬菜企业为例,每年人工成本就能占据生产成本的 60% ,一年光工资就得支付 100 多万元?!绷锨┮蹬┐寰窒喙馗涸鹑怂怠!盎骰蝗恕奔仁墙诒驹鲂У墓丶彩墙饩觥八粗植恕蔽侍獾母就揪?。
当地在省市相关项目扶持下与科研院所通力合作。 “去年我们经过反复比对试验,突破了青萝卜种植的关键难点,实现了机械精密直播,这为打通全程机械化走出了重要一步?!膘斗嫠?。活动现场,蔬菜深翻机、起垄铺膜机、有机肥撒施机、蔬菜移栽机等蔬菜生产机械旁吸引了不少农业生产主体的围观,这些农机可以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规模小、没机手,社会化服务来帮忙
有了合适的农机装备,能否扩大推广同样面临难题。
“蔬菜基地往往单一品种的种植规模小,单独采购某一类蔬菜品类的农机会造成使用率低。而且当前蔬菜农机的操作机手少、人才不够,谁来操作管理也是问题?!膘斗嫒衔缁峄袷潜厝磺魇?,这与竹镇镇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萝卜工坊内,一栋两层高的灰色建筑前排列了各式各样的农机装备。 “这是我们去年借助省级扶持壮大集体资金项目和村办实事项目建设的村级社会化服务中心,目前已经建成,即将开始运行。”竹镇镇竹墩社区党总支副书记陆云说。
服务中心 700 平方米,涵盖特种农机服务、农技培训、农产品分拣、农产品质量检测等 9 大服务功能。社会化服务中心重点保障发展主导产业及青萝卜特色产业的农业经营主体。目前竹墩社区青萝卜种植面积达 400 亩,合作社全年收入近 200 万元,带动 40 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通过推广农业生产托管、半托管等社会化服务,集中连片地推进青萝卜产业机械化生产方式,着力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密不可、疏不行,农机农艺要相融合
今年我市将新改建 10 个新装备应用示范蔬菜保供基地。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将选择 10 个具有 50 亩以上规模、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蔬菜生产基地,结合各个基地蔬菜品种特点,围绕蔬菜生产主要作业环节,示范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新装备,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增强菜篮子产品保供能力。
“不仅要有农机,更要让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农业机械化是一整套系统,不是单个机械的累加,从整地、播种开始就直接影响了后面的采收工作。行距、株距的多少也直接影响到蔬菜的产量和规格,密了不行、疏了也不行?!苯帐∨┗呖⒂τ弥行闹魅尾坦冀ㄒ椋葑罴训纳Ч贫ü娣?,形成一套模式固定下来,在农机推广中让农民们按照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才能让农机真正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主力军”,实现“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