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2020年在市级层面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以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主动作为,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形成了民生实事项目“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的完整流程,实现了“群众想什么”“政府干什么”的精准对接,民生实事项目办理成效显著。今年1月,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产生2023年南京市十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体现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愿、共同期盼。今起,本报推出“办好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图景——聚焦2023年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专栏,聚焦项目推进实施新进展、新亮点,以及各项民生实事给市民生活带来的新变化、新体验。
连日来,分布在我市8个板块的14家“宁青驿站”火了:外地大学生来南京找工作可免费住14天。入住申请也非常简便,登录“我的南京”APP,点击“人才服务”即可找到“宁青驿站”按钮,拨打驿站管家电话025—12355,也可获得相关服务。
自今年2月中旬申请入口开放以来,14家“宁青驿站”累计申请人数已达到3011人次,累计入住天数11270天。
数字实打实,服务心贴心?!靶陆?2家‘宁青驿站’南京青年人才驿站,为符合条件的留宁、来宁高校毕业生提供不超过14天的免费过渡性住宿”是2023年南京市十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据市发改委(市民生办)梳理,截至3月底,我市已有“宁青驿站”等两项民生实事项目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余各项实事也已达到一季度序时进度。
把实事办得快些、再快些
“宁青驿站”民生实事项目的牵头单位为团市委,配合单位为市国资委、市住房保障和房产局等。与“宁青驿站”民生实事项目同时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是“新年微心愿”项目,该项目的责任单位也为团市委。
在全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清单上,记者看到,“新年微心愿”项目的具体内容为——为全市困境青少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未成年子女实现不少于5000个“新年微心愿”。
新一年,如何为他们圆心愿?今年1月15日,距离农历除夕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南京在一场降雪后气温骤降,南京相关部门和组织统一行动,为全市困境青少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未成年子女送去“新年微心愿”礼包,送去南京这座城市的温暖。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为做好这项工作,他们开展了广泛的“微心愿”征集调研,结合青少年共性需求,定制5款“新年微心愿”礼包,包括品牌羽绒服、运动鞋、冬被、文具、营养品等,发动社会力量认领,为全市困境青少年、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未成年子女实现了9025个“新年微心愿”。
心愿虽微,但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项目快推进,群众才能早受益。
今年1月13日,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票决”2023年十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后,市委、市政府即组织项目细化实化量化各项任务,制定印发《南京市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及任务分解方案》,明确具体任务、责任部门、责任领导,细化季度目标,确保“可感知、可量化、可考核”。
今年一季度,全市上下以“一刻不能等、一刻等不得”的精神抓好项目推进实施,坚持“项目化落实、节点化推进”,努力以“开门红”引领实现“全年红”,不断提升民生实事项目实施质效。
在此过程中,我市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加大项目服务力度,优先满足民生实事规划、用地、资金需求,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运行、早见效;制定完善资金安排方案,通过强化资金统筹、积极争取各项资金支持等方式,全面落实民生实事所需资金,切实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
与此同时,加大督办协调力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健全“月跟踪、季调度、定期督查、年底考评”工作机制;注重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管理,强化工程类项目建设、运行、维护等全过程管理,完善资金、人员等相关制度安排,确保经得起审计监督与检查,切实提升服务质量、发挥长期效益。
站稳人民立场、厚植人民情怀,我市还聚焦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力营造共建共享良好氛围,让民生实事深入民心、温暖人心,引导社会各方广泛参与、协同推进、监督落实,把民生实事真正办成民心工程。
将实事办得实些、再实些
“替老百姓办实事,方法一定比困难多??戳四暇┑墓适?,其他城市也应更好跟进……”
3月22日晚,央视《新闻1+1》进行全面直播聚焦;3月25日,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又在《新闻周刊》节目中这样评价——3月21日起,南京最新一批327处共享停车场3561个共享泊位接受线上报名申请的新闻“出圈”了。
“共享泊位”也是今年我市十类49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项目具体内容为“新增1万个停车共享泊位,持续完善全市停车资源共享‘一个平台、一张网、一个APP’”,项目的责任单位为市城管局。
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季度,他们已制定下发2023年南京市停车资源共享工作计划,正在组织开展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共享停车场线上开放。继3月21日开放327处机关事业单位3561个共享泊位申请后,我市还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实现停车资源共享线上开放,不断构建停车资源“一网总管、一图总览、一表总计、一册总服”新模式,为市民提供智慧化停车资源共享服务。
与市城管局一样,今年以来,我市各民生实事项目牵头部门紧盯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方案、召开部署会议、传导压实责任,奋力在新的起点上创造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
一季度,我市“一老一幼”工作持续攻坚克难。全市召开2023年度养老服务工作部署会,基本完成养老机构床位建设载体摸底工作,完成适老化改造前期需求摸底调研;召开社区、园区嵌入式托育点试点建设部署工作会议,明确建设任务,起草关于加快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讨论稿),完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住房、财政、人才等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普惠托育服务发展支持。
一季度,我市有效促进就业创业取得明显成效。相关部门及时发布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招聘活动月历,组织开展“宁聚英才?共赢未来”高校毕业生春季校园巡回招聘会,举办“魅力南京”武汉、长沙、合肥等地区高校校园招聘推介会,引聚更多高校学子来宁就业创业。组织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专项活动,举办劳务协作专场招聘等,预计一季度帮扶失业人员就业2.6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00人。
一季度,我市以产业助推乡村振兴实现新突破。相关部门开启“特色暖心小店大联播”,为448家小店进行直播推广超500场,累计线上交易额超8800万元;江宁区“交邮融合、统仓共配”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名单,实现南京市“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零的突破。
一季度,我市完善医疗健康服务获得重大进展。市卫健委在广泛征集基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制定《南京市重点人群分类分级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方案》;积极协调市公安、民政、医保和残联等部门,已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128.7万人、儿童50.03万人、孕产妇3.84万人重点人群基线调查;组建2923个社区包保团队,指导包保团队和1204个家庭医生全科团队开展出(巡)诊服务、医疗救治、协助转诊,设立家庭病床等,相关信息同步录入全市重点人群健康状况管理系统。
与此同时,营造宜居安全家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聚焦重点人群帮扶等各类民生实事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一系列民生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有效提升了民生服务保障水平。
让市民获得感强些、再强些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市发改委(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薄耙艚糇プ∪嗣袢褐诩蹦殉钆挝侍?,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收入分配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一老一幼’服务等工作。”
市发改委(市民生办)将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这个“国之大者”,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好“统筹协调、平台服务”职能作用,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月度调度和专项调度,并每月开展情况通报。各民生实事项目承办部门,将把“快节奏”作为民生项目推进的新常态,锚定牵头负责的民生实事项目,切实强化“拼”和“抢”的意识,及早谋划、及早启动,能往前赶决不往后拖,把各项工作抓实抓好抓到底。
与此同时,积极配合专项督查,切实解决问题。创新开展“家门口的人大代表”监督,主动邀请各级人大代表就近就便对相关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推进情况开展监督,切实提升项目落地的质量、效果。
其中,对于背街小巷整治、垃圾分类等涉及群众切身感受的项目,我市还将坚持“开门办民生”,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的地方去,多听基层、社区、居民的意见,切实提升群众的参与度、感受度、满意度;对于物业管理、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共享停车泊位等群众期待值较高的项目,将更多向老旧小区、保障房片区倾斜,多做“雪中送炭”的事情,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在此过程中,我市还将创新实施项目工作标杆,在政府做好兜底保障的同时,有效整合社会、市场各方力量,积极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民生”工作格局,力争破解一批“硬骨头”难题,凝练一批民生建设创新案例,为全国全省探路。
同时,强化“显政”理念,坚持“小切口、大主题、有温度”,让各界充分感受到南京民生建设的有力和有效,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参与民生建设的合力,有力塑造有情怀有温度的南京民生工作品牌,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