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市河溶镇民新村高标准农田“吨粮田”示范基地
春回大地,绿涌峡江。纵横阡陌间,一幅幅春耕图景正在宜昌希望的田野上徐徐绘就。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痹?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奔涌旖ㄉ枧┮登渴?,追求更高质量的农业现代化,宜昌始终走在“赶考”的路上。
近年来,宜昌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力争创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在湖北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市州第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位于全省第一方阵,向全市人民交上新时代“三农”工作的“绿色答卷”。
农业强,饭碗牢牢端手上
仲春时节,在宜昌市长阳经济开发区的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日生产量达10万公斤的三条玉米种子生产线开足马力,将“金种子”发往全国各地??蹬┲忠底芫砼硇鞅樯埽骸霸ぜ平衲晟芰拷黄?.8万吨,年产值8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p>
从“鄂玉13”到如今培育的“康农系列”“高康系列”“富农玉系列”等100多个品种,从一个不到80平方米的门市部到如今湖北唯一一家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这离不开康农种业三十年如一日的玉米育种研究,也离不开宜昌市对种质资源?;ず痛葱碌闹С帧?/p>
近年来,宜昌市加快建设国家级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推进三峡种子种苗繁育基地体系建设,支持康农种业制种基地回迁。加大猕猴桃、清平猪等重点品种遗传资源?;ず涂⒘Χ?,不断提升育种创新能力,加快选育新优品种,提升主导产业良种覆盖率。
枝江市仙女镇,在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等专家的指导下,湖北丰联佳沃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保种繁育和生态养殖,成功用当地的土黄牛即夷陵牛生产出雪花牛肉,并建设了完善的夷陵牛良种繁育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夷陵牛的经济价值,还成功打造出“牛味央”等畅销品牌。
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宜昌聚焦龙头、科技、品质、品牌,打造柑橘、茶叶、畜牧、蔬菜、粮油、水产、道地药材、现代种业八大农业重点产业链,重点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六大行动”(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龙头培育、品牌唱响、渠道贯通、联盟协同发展)。“宜昌蜜桔”入选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去年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81家、省级31家,新增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创历史之最、全省最多。今年2月,湖北一致魔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致魔芋,839273.BJ)登陆北交所,成功成为“魔芋第一股”。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宜昌八大农业产业链综合产值已突破2000亿元,占农业总产值85%,净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4家,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速达24.5%。
秭归县郭家坝镇王家岭村,脐橙坐上了“过山车” 王罡 摄
农民富,产业振兴腰包鼓
今年3月8日,在湖北省商标和地理标志工作研讨班上,秭归脐橙国家地理标志?;な痉肚竦贸锝ㄊ谂?。去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22年国家地理标志产品?;な痉肚锝?,秭归脐橙等29个产品入选其中,这是继秭归脐橙2021年上榜国家地理标志第一批指导名录后的又一项提档升级工程。
作为“中国脐橙之乡”,秭归一年四季产橙,依托独特自然资源优势,全县围绕脐橙形成特色产业。数据显示,从种植、采果、包装到物流、电商、深加工等,秭归县90%的乡镇、80%以上的行政村、70%以上的农户从事脐橙相关产业,带动近26万人发展致富。据了解,秭归于2019年4月正式退出贫困县,全县7.2万人口脱贫“销号”。目前,该县库内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近7万人。农业特色产业的良性运转,在拓宽就业渠道和增收平台,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眼下正是宜茶集团成立后的首个春茶上市季,宜茶集团的技术团队纷纷走进田间地头,指导茶农采摘管护。“按照统一的采摘标准操作,能让茶叶以较高的品质上市,从而保证茶农有更稳定的收入。”宜茶集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仇方方说。
去年8月2日,宜昌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宜昌茶业百亿级“航母”正式启航。宜昌有着优质的产茶区和丰富的茶叶种类,但同样长期面临龙头企业不强、茶产业结构不优、公共品牌不响、产业链不长等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扭转茶产业“小、散、弱”和过度竞争的格局。作为安琪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宜茶集团的成立,将发挥安琪集团的品牌、渠道、技术、资本优势,制订推广宜昌地区茶产业种、产、销相关标准,唱响“宜昌毛尖”“宜昌宜红”等公用品牌。
好产品还要有叫得响的名字,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品牌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宜昌持续加强精品名牌培育,打造“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新矩阵,实施新“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工程。宜昌蜜桔、宜昌宜红、宜昌白山羊、瓦仓大米等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纳入地理标志农产品?;すこ滔钅拷ㄉ琛R硕家撕觳?、宜昌蜜桔和五峰五倍子3个产品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
随着人们出游方式的转变,作为“橘都茶乡”的宜昌,乡村旅游市场空间也不断拓展,一二三产业加快融合的步伐。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新形态农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去年以来,我市新增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2家、3A级景区5家,远安县花林寺镇等1镇9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数量全省第一。枝江市“花花世界、水乡田园”旅游线路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乡村新业态蓬勃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400家,综合收入37亿元,农产品电商销售主体5537家,年销售额80亿元以上。
据统计,去年全市实现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71元、增长8.7%,增速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1.95,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
农村美,共同缔造焕新颜
走进兴山县昭君镇,田野处处生机盎然,沥青路面平整宽阔,农家院落干净敞亮,大幅彩色墙绘为朴素的乡村平添了趣味和色彩。
3月中旬,昭君镇召开2023年度第一季度“美丽庭院”表彰大会,为8户“美丽庭院”示范户代表进行了颁奖表彰。为进一步改善9个村落村容村貌和卫生环境,昭君镇着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巧用农户积分奖励、“红黑榜”奖惩、“村村响”通报等机制,将奖惩机制与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提升、道德模范评选、志愿服务等挂钩,强化环境卫生的奖惩和曝光,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引导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建设中来,将一个个“美丽庭院”连点成线,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近年来,宜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以“种药肥”革命行动为例,宜昌全面推行“新种”“老肥”“绿药”,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15至2021年,6年间全市农药使用量由9000多吨下降到6000吨、化肥用量由36万吨下降到28万吨。产地环境得到保护治理,厚植农业绿色“底蕴”,实现减量不减产。
“共谋共建又共管,共评共享户户看。十三片区定网格,户长乡贤齐帮办。扫净码齐收通豁,栽花种草修庭院……”在长阳高家堰镇流溪村,《流溪村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公约》用“土段子”把共同缔造的“大道理”变成了“白话文”,形象地道出了村民齐抓共管,共建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在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宜昌坚持把“共同缔造”理念和方法运用到乡村建设各方面,充分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精选150个城乡社区(自然湾组、居民小区)作为试点,实施共同缔造项目788个,总投资2.7亿元,其中群众让地让利、投工投劳、出资出力折款约4700多万元,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
县城优,全域振兴在行动
县城是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县域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以实施强县工程为抓手推动全面振兴、全域振兴、全员振兴,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差距、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基础工程。
宜昌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县城产业集聚功能全面提升,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把县城产业发展与带动农民就地城镇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到2025年,着力培育宜都、枝江两个千亿县,力争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占全市经济比重超70%。
县城综合承载功能全面提升,广泛推广当阳老旧小区改造经验,力争到2025年县城完整社区覆盖率达到25%。加快县城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力争三年内县市三级医院覆盖率达到75%、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所优质高中、一家县级养老机构。打造县城到中心城区1小时交通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生产需求。
县城辐射带动功能全面提升,加强农村资源聚合,推动建立“农民进城,法人进村”“资源入股,产业入社”“政策到社,以社带民”“村社共建、合作共赢”的格局,不断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分行业培育一批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构建“一主多元”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发展交通物流、文化休闲、养老托幼、信息中介等乡村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农村消费新场景新模式。力争202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万元,城乡收入差距大幅缩小。
浩荡东风满眼春,“三农”发展开新局。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宜昌必将深耕强县工程,以乡村全面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为宜昌建设长江大?;さ浞冻鞘泄毕住叭绷α?。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谷一鸣 通讯员 李伟 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