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黄湖霞满天,二十大的明亮阳光与渔村相会,新型乡村的美好画卷,当然要靠我们亲手描绘”“望江挑花土特产,传统工艺千年芳;借助云上新模式,新征程上放光芒”……一声声黄梅腔调,一句句亲切乡音,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千家万户,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安庆,是一座有戏的城市?;泼废?,是大家最熟悉的旋律。安庆创新宣传方式,以黄梅戏为主调,以乡音为特色,从身边典型、百姓故事等小切口入手,创排一批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黄梅小戏、优秀剧目,把“文件语”变成“家常话”,让群众听得进、听得懂、用得上,“黄梅乡音”正成为安庆艺术化宣讲的闪亮名片。
“黄梅戏+宣讲”声声入耳
“中华崛起一巨轮,二十大报告指航程……”,在桐城市龙眠街道沿河社区的五心驿站,社区黄梅戏爱好者创作的节目《歌颂二十大》常态化登场表演。节目将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融入其中,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形式好、接地气、听得懂,大家都很爱听,这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加深了对精神的理解。”桐城市居民江莉萍说。
在望江县,结合当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望江挑花,创作出黄梅小戏《迈上新征程》,荣获安庆市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比赛一等奖。这部戏讲述了望江县翠山村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拓宽望江挑花发展思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感动了很多观众。
“唱得好、题材新、剧情一波三折,观看后心潮澎湃。艺术化宣讲,将传统文化插上新时代的翅膀,大家听得懂、坐得住、乐意听也记得牢,形式非常好?!崩系吃闭乓怠?/p>
我市还重点打造黄梅戏电影《鸭儿嫂》、黄梅戏《邓稼先》《太阳山上》《献船》等红色文艺作品,遴选确定18部艺术党课推荐作品,线上线下展演展播黄梅戏艺术党课,近2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线上观演达246万余人次。
“文艺+宣讲”润物无声
“让我以青春的名义,向祖国报告……”4月19日,安庆师范大学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艺术化宣讲,200余名师生在朗诵、歌曲、舞蹈、戏曲、器乐演奏等艺术表演形式中,守初心、强信念、担使命。截至目前,该校累计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245场,覆盖22万余人次。
安庆市各地充分利用辖区的文化特色,结合自身优势,将党的最新理论融入到岳西高腔、大鼓书、小品、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党员干部、宣讲员、民间艺术团、文艺轻骑兵、草根“戏迷”等把舞台搭到群众家门口,走村串巷,让党的声音无处不在。
在大观区??谡?,文艺志愿服务队进村组、进社区,将最新编排的快板《锚定目标一以贯之》送到百姓家门口,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谡蜃橹苍背浞衷擞谩囊眨病?、微宣讲等多种特色宣讲形式,开展分层级、分批次的宣讲活动,将‘理论话语’转换成‘群众语言’”。大观区??谡蛭幕菊境ふ蚕冉怠?/p>
连日来,宿松县程岭乡综合文化站站长石玉琴,一手持板,一手敲鼓,走进群众家中,以生动的形式开展“庭院式”宣讲,引得群众纷纷鼓掌叫好。
“作为一名宣讲员,同时又是省级非遗程岭大鼓书的传承人,我将党的最新理论、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与群众喜爱的大鼓书结合起来,让宣讲既生动活泼,又入脑入心?!笔袂偎?,每年,她都要开展大大小小的宣讲100余次,用群众喜欢的、听得懂的语言,把党的声音传递到百姓心间。
在岳西县,以“把舞台搭到百姓家门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送到千家万户”为主题的艺术化宣讲活动持续开展,收集了高腔《十年巨变歌颂党》、黄梅戏《喜看今日多欢颜》等49部优秀作品,有计划、有重点地将老年人喜爱的高腔、黄梅戏等节目搬进社区、乡村老年活动中心,把年轻人喜好的快板、说唱rap等节目搬进校园、企业,以大众爱接受、愿接受的方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文艺作品中,沁润群众心田。
“互联网+宣讲”随时随地
黄梅戏《不朽的骄阳》经典选段、传统小戏《夫妻观灯》《戏牡丹》……在《再芬黄梅公馆·看戏》直播间里,一场场好戏轮番登台,线上观众不断刷新,单场观众突破235万人次。“黄梅戏+”直播,让理论宣讲有了新阵地。
安庆借助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新平台,把群众“围拢来”,又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让群众“想来听”。通过创新传播方式,让“黄梅乡音”把理论“唱出来”“演出来”“展出来”,让理论直达群众心坎。
我市利用互联网,打造线上线下阵地平台,开展“二十大精神宣讲大家说”优秀微视频评比活动,收集微视频126部,推出优秀微视频33部;以赛促讲、以讲促学,持续推出内容鲜活、形式新颖的宣讲短视频,积极打造线上微课堂;连续开展3年艺术化宣讲网上直播……推动内容“上云”、理论“下沉”,让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变为“随时随地”。
“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更加接地气的文艺形式,着力打通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润物细无声地走进群众心中。”宣讲员王文华说。(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 通讯员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