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首次!4头江豚放归长江
2023-04-26 09:00:00 来源: 长江日报

4月25日上午,在湖北石首天鹅洲和长江洪湖新螺段,4头长江江豚(3雄1雌)放归长江。

据悉,这是国内首次尝试将迁地保护区的江豚,“野放”进入长江。

从迁地“保种”到回归长江自由“泳动”,这一步,国内的科研人员和管理机构走了30多年。

身着“背心”

“江底直播”实时掌握江豚动向

研究人员收到江豚信号,用手持天线进行跟踪。

4月25日,洪湖新螺段?;で?,2头5岁的雄性江豚,在放归长江的那一刻,欢快地冲入江中,摆一摆尾巴,打出一个小小的弧线,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介绍,2021年4月,它们作为“先遣队员”,从天鹅洲故道迁至老湾故道,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适应性训练(形象称为“野训”或“野化”)。

王克雄说:“我们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两头江豚已经较好地适应了老湾故道的生态环境,具备在长江干流捕食和躲避航行船舶的能力。”

王克雄介绍:“为了实现对江豚更长时间的有效跟踪,我们给江豚穿上了特制的无线电背心(无线电信号发射器),并对工作时间/间歇时间进行了调整,以节省电力、延长跟踪期和减小设备体积、降低对江豚行为的影响,由此获得的江豚移动路线、行为模式和栖息水域等数据更具代表性?!?/p>

25日下午,研究人员收到江豚信号,随后使用手持天线进行跟踪,发现释放入江的2头江豚呆在一起,距离释放点大约5公里。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释放江豚的水域,布置了新型的RPCD实时声影像监测预警平台,相当于布设了一套“江底直播”系统,采集江豚的位置和数量信息,以及它们的声音和影像,有效掌握它们的活动范围和生存状况。

照料半年

饲养员忍不住多喂了几条鱼

4月25日,工作人员转运江豚。 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25日6:30,天蒙蒙光,石首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博士,观察网箱里的2头江豚的行为状态,然后陪着它俩起水,运至一个临时搭建的、直径3.5米的“舒缓池”。他发现,这2个小家伙体力充沛,很是活跃。

早在21日,他和研究团队成员就来到这里,为它们做体检,观察它们的习性;安装声学监控设备,设计起水、运输、释放方案等放归准备工作。

24日下午,?;でぷ魅嗽焙椭锌圃核蒲腥嗽币黄鸲约唇殴榈牧酵方嘟辛巳嫣寮欤啡狭似浣】底纯鍪视Ψ殴橐蠛?,将它们移入人工网箱。

晚上,在这里照看江豚15年的饲养员丁泽良,对饲养了半年的2头江豚满是不舍。

2022年底,为应对极端干旱气候,这2头江豚从天鹅洲故道转移到网箱中暂养了半年。它们都有自己的昵称,分别是13岁的雄豚“放放”和5岁的雌豚“闺闺”。

听说释放江豚的江段里,小鱼资源比较丰富,他稍稍放心,“这下,我就不担心江豚受饿了”。

但是,随后在夜间的正常喂食时,还是忍不住多加了几条小鱼,并在鱼中添加了一些维生素,算是给远行的孩子们“加餐”?!敖嗪艽厦?,它们认得我!但是放归长江是好事,那里才是它的家!”

25日晨,从天鹅洲迁地保护区基地起水后,“放放”和“闺闺”被专用水箱运输车运至江滩,在提前布置的“舒缓池”中小憩了20分钟,然后由4人共抬一个专用担架布,抬到距离“舒缓池”10米远的长江水域,水到齐腰深时,放低担架布,江豚自行游出进入长江。

与洪湖新螺段?;で殴榈?头江豚不同,这2头江豚补上了一个“软释放”的野训过程——先将它们转移到石首江段的蛟子河口汊江的天然水域,让它们有一个缓冲的适应过程。

这个汊江,处于长江岸边和江上的沙洲中间,长约1公里。它类似于武汉的天兴洲与长江北岸的这种地理关系,同样属于天然的长江水道。

在汊江两端,通过拦网阻隔,一方面防止行船等人为侵害,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它们的安全,研究人员将持续跟踪观测,如果它们能够正常捕鱼进食,具备躲避航行船舶的能力,将在合适的时间释放到长江干流中。

迁地“保种”

江豚数量止跌回升

长江江豚,是长江流域独有的旗舰物种,也是长江健康状况的“晴雨表”。

长江江豚迁地?;ひ殉中?0多年。它起因于对长江另一旗舰物种白鱀豚的保护。

198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提出,对白鱀豚开展“原地保护、迁地?;ず腿斯に茄敝逞芯俊比畋;ご胧?。对于江豚的?;?,也沿袭这一思路。

随后,中国科学家开创式对长江江豚进行迁地保护工作?!暗笔敝圆扇∏ǖ乇;?,是因为当时长江生态环境已经非常不适合长江江豚持续生存,并且长江中另外一种珍稀豚类——白鱀豚已经所剩无几了,我们担心长江江豚会重蹈白鱀豚的覆辙,必须另辟蹊径开展长江江豚的?;?,否则长江江豚必将跌入灭绝的深渊?!痹缙诓斡虢啾;さ乃芯吭蓖醵∷?。

于是,长江故道中的一些“牛轭湖”,被研究人员相中。将两头一拦,就能为江豚提供一个迁地“保种”之处。

1990年,首批5头长江江豚被迁入天鹅洲故道并获得成功。

1992年,国务院批准同意在我省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设立国内首个鲸类动物迁地?;で?/p>

在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科研单位及自然?;で芾砘沟墓餐ο拢於熘薇;でそ嗲ǖ乇;すぷ魅〉弥卮笸黄?,江豚种群数量得到持续增长。

郝玉江介绍,在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对江豚进行迁地保护以来,从最初迁入的5头起步,2010年30头,到2015年60头,现在增加到100头……这说明,原来怀疑江豚的个体繁殖能力,是影响其自然种群恢复的主要瓶颈;而实际上,有效减少人类干扰造成的非正常死亡,才是促进江豚自然种群恢复的关键。

另外,天鹅洲还成为江豚一处重要的种源地,先后向江西、安徽等地和本省其他自然?;で翱蒲谢故涑鼋?9头,加上这次放归的2头,故道内还栖息着65头,天鹅洲?;で晌澜缧⌒途ɡ嗲ǖ乇;さ某晒Φ浞?。

放眼长江流域,农业农村部的调查表明,2022年长江江豚达到1249头,首次实现了止跌回升,种群数量持续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

这其中,就地保护和迁地?;さ淖饔妹飨?。目前,我国已建有湖北洪湖、安徽铜陵等8个就地?;で?,以及湖北石首、湖北监利等5个迁地保护区或基地。

郝玉江表示,目前,这些迁地?;で秩菏吭嘉?50头,且均能自然繁殖,每年有超过15头以上江豚出生,迁地?;の喑醪浇⒘艘桓觥氨V帧敝秩海欣谙乱徊缴罨嗟谋;ぱ芯?。

同样,在人工饲养繁育?;し矫?,中科院水生所早已实现人工繁育;去年7月6日,人工繁育的子一代“淘淘”,已与江豚“福久”生下子二代江豚“F9C22”。因为是首次网络直播江豚产仔,这个小家伙一生下来,就成了“小网红”,受到人们的喜爱。

水生所正在新建一个蓄水量640立方米的长江江豚馆,希望给江豚“生儿育女”提供一个水域更宽阔、设施更先进的“婚房”和“产房”。

新一轮“野训”

让更多江豚回归长江

工作人员将江豚转运至人工蓄水池内等待放归。

2018年,各类自然?;さ赝骋还榭诘搅忠挡棵殴芾?,天鹅洲、新螺段等水生生物保护区转隶到林业部门,但江豚等水生生物仍归口农业农村部门管理。

湖北省林业局副局长夏志成介绍,为实现迁地?;そ嘞蛟爻そ闪魉虻幕毓椋昀?,我省天鹅洲、新螺段等自然?;で胫锌圃核献?,在相关地方和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迁地保护江豚适应性训练等工作,为长江江豚顺利回“家”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克雄透露,本次放归仍属试验性技术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我们会用100%努力,来确保这4头长江江豚平安、健康。

这次“野放”之后,中科院水生所和?;で屑际踝芙幔酝贫诤苯⒏弑曜嫉某そ嗍视π匝盗坊?,编制野化放归软硬件技术规范,并向沿江其他省市推广,通过合适规模的江豚放归助力自然种群恢复。

据了解,目前正在启动新一轮“野训”,下一步,将陆续进行多批次野放,争取让更多的长江江豚从迁地?;で毓槌そ?。

长江江豚研究是一个相对小众的研究领域,需要耗费几十年时间、几代人不断接力、一点点积累研究成果。

庆幸的是,经过水生所几代人不断持续研究,目前,我们已比较全面地掌握了长江江豚的人工饲养繁殖规律。

从科研角度来看,这次史无前例的“江豚放归长江”行动如果成功,中国科学家将在国际上率先走通江豚?;ぜ际醯娜炕方?,把持续研究近半个世纪的江豚保护技术体系形成一个完整闭环。

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迁地?;さ闹占勘?,是让?;ざ韵蠡毓榈皆厥迪肿匀环毖苌ⅰ?/p>

江豚多了

我们才有底气“放归长江”

4月25日,江豚放归长江后露出水面。 新华社记者伍志尊 摄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旗舰物种和“伞护种”,?;こそ嗑褪潜;に抢狄陨娴纳肪常簿透渌镏稚娣毖芴峁┝艘桓觥氨;ど ?,对于?;こそ低辰峁购蜕δ芫哂兄匾б庖?。

长江江豚作为水生哺乳动物,5岁左右才能性成熟,6—7岁才能开始参与繁殖,妊娠期一年左右,哺乳期一年左右,每胎生一个宝宝,雌性江豚一生也只能怀几胎,所以种群增殖恢复较慢。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促进了长江江豚栖息地的恢复;长江大?;ぁⅰ笆杲妗钡恼?,为长江鱼类资源恢复创造了良好时机。

江豚的最佳饵料,是体长20厘米左右的小个体鱼类,体高不宜超过6厘米。

水生所副研究员梅志刚博士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随着2020年开始的长江“十年禁渔”进一步推进,一些迁地保护区(长江故道)中的鲢、鳙、草、鳊等具有江湖洄游习性鱼类的幼鱼,随春夏汛期的洪水正常游入故道中。待它们长肥了,反而被小眼拦网拦住,既不能外逸,又不能成为江豚的食物。弄得研究人员要对这件“幸福的小烦恼”发出建议:更换防逃拦网,将拦网的网眼增大,给这些大鱼们放开一条“生路”。

环境好了,食物有了,以江为家的江豚野生种群,才能不断恢复元气。2022年长江江豚科考结果证明,长江江豚种群的增长潜力已经初步显现。

江豚种群数量稳定增长,我们才有底气将一部分受过“野化训练”的江豚“放归长江”。

有公众想知道,这些放归长江的江豚,是“自成一家”还是与长江其他野生种群“合群”?

对此,专家表示,这种可能性均存在,需要持续观测才能知道它们的行踪,进而推测它们的婚恋情况。

近年来,长江江豚在武汉水域密集现身。其中,长江金口至鹦鹉洲段、新洲阳逻至黄冈团风段,是武汉的两个主要的江豚出没点。

上个月,记者驱车50公里,携带望远镜,在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长江武汉段民间河湖长徐建利指点下,亲眼见证了4头江豚次第出水的画面。

如果放归的江豚与它们胜利会师,那就增加在武汉江段的江豚基数,让市民“城中赏豚”成为一桩美事。

(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通讯员赵辉 邓晓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