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赢得广阔市场的重要资源。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多次提出殷切期许,并提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重要战略。
今年5月10日,是第七个中国品牌日。为迎接这一天的到来,5月6日,我市推进黄冈品牌建设工作专班精心组织“品牌黄冈大讲堂”(第一期)培训活动,邀请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分别传授品牌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的法治保障等相关知识,为推进黄冈品牌建设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大局提供实践案例。
5月9日,在市区黄冈万达门前广场,我市又火热举行以“品牌新力量,品质新生活”为主题的中国品牌日暨黄冈品牌宣传推介活动?!岸旅砘帷薄盎聘越逃薄岸挛幕糜吻薄跋绱逦幕糜?团风)”等重点品牌携手各县(市、区)自荐品牌共27个同场展示,交相辉映;“蕲艾”“麻城福白菊”“英山云雾茶”等品牌现场开展艾灸、菊花保健、茶艺沉浸式体验,吸引众多市民消费者热情参与,好评不断。这一场全市品牌的集中展示盛会,进一步释放了黄冈品牌活力,扩大了品牌消费需求,展示了品牌发展成果,营造出良好的品牌发展氛围。
实施品牌战略,壮大品牌经济,促进黄冈高质量发展,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建设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重要功能区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品牌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科学谋划,统筹推进,吹响推进黄冈品牌建设发展号角,并取得显著成效:
——区域公用品牌初具规模。在2021年中国地级市品牌综合影响力指数百强城市中,黄冈位居全国第78位、全省第3位;“黄冈食卷”跻身有影响力的中国区域农业品牌排行榜第五;品牌价值超过百亿元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个,过10亿元的5个;挺进全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国字号”区域公用品牌达到5个。
——地标产品品牌活力增强。全市共有农业“两品一标”品牌234个,居全省市州第二;地标产品47个,居全国市州第一;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名单3个,数量居全省之首。
——制造业品牌稳中向好。全市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2家,居全省第四;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家,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14家;省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1家,单项冠军产品47项;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7家。
——服务业品牌蓬勃发展。全市有省级服务业“五个一百工程”重点品牌5个,居全省第五;“湖北老字号”企业11家,居全省第三;省政府长江质量奖提名企业2家;湖北省地理标志培育暨创新大赛金奖产品、银奖产品各6个。
——建筑业品牌硕果累累。我市被授予“中国建筑之乡”“中国钢结构基地”等金字招牌,建筑业成为全市首个产值过千亿元规模的产业。目前,全市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60家,其中特级总承包企业4家、一级总承包企业81家、二级总承包企业163家、专业承包企业814家,一级及以上高等级总承包资质企业数量和规模居全省第二。近3年获得湖北省建设优质工程“楚天杯”30个。
——文化旅游品牌亮点纷呈。全市共有A级景区87个,其中4A级景区21个,3A级景区62个,2A级景区4个,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二,4A级景区数量居全省第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湖北旅游名镇6个,湖北旅游名村19个,湖北省旅游名街2个;湖北省旅游休闲街区2个,旅游度假区4个,数量均居全省前列。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把品牌建设作为对外开放的核心和对内整合的抓手,逐步构建“市县联动、行业联合、聚焦重点、全域提升”的品牌创建体系,将品牌建设纳入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重点工作。为此,市县两级迅速成立推进品牌建设专班,围绕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突出六大行业、实施重点品牌攻坚行动,全市形成上下一盘棋、齐抓品牌建设的良好局面。
五一期间,黄冈众多品牌异彩纷呈,迸发出惊人的活力火爆出圈。其中,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旅总评榜文旅融合品牌活动奖的“东坡庙会”,5天假期吸引59.45万人次涌入黄州;团风县以节为媒促招商,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现场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协议总投资122.05亿元。(记者 孙志鹏 通讯员 雷丹丹)
责任编辑: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