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张菡 金煦
19岁的河南信阳男孩总在运动时胸闷、气短,没想到在高考体检时被发现胸腔、腹腔之间的膈肌有“洞口”,肝脏、肠部由此钻进了胸腔,压迫了肺、心脏,病情十分危险。他在高考前来汉救治,协和医院车谷院区多学科专家团队将脏器“归位”,并修复横膈的缺损。目前,他已顺利康复出院,即将步入大学开启全新生活。
19岁的小林(化姓)家住河南信阳,自打进入高二后,他常在运动时出现胸闷、气短,但当时学业紧张,父母又在外地工作,他也没去医院就诊。今年4月,小林参加高考体检,医生发现了问题:他的右后膈肌有“洞口”,大部分肝脏跑了胸腔,且近段空肠、部分结肠也扭转着到了胸腔,导致右肺受挤压无法扩张,出现极重度混合性肺通气功能障碍,同时心脏也有移位变形。
当地医生考虑为胸腹膜裂孔疝,但像这么大范围的成人膈疝,还从未见过。这一诊断结果,让家长不知所措。最终,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一家人转至武汉协和医院车谷院区胸外科就诊。
由于小林的胸腹膜裂孔疝已存在多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胸闷、呼吸困难的症状逐年加重,手术迫在眉睫。
完善检查、详细评估后,该院胸外科副主任江科教授、聂君教授团队启动多学科讨论,联合肝脏外科、胃肠外科、重症医学科、麻醉科、影像科、消化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等8个专科,共同制定了手术方案。
聂君教授说,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在新生儿和婴幼儿中较为常见,成人中却较为罕见,迄今全世界英文文献报道的成人胸腹膜裂孔疝不足200例。加上小林的膈肌缺损范围很广,多脏器长年移位,心肺受压严重,使得手术难度和风险大大增加。
7月17日,胸外科聂君教授、肝脏外科胡少勃教授团队为小林手术。由于肝脏受压的时间长,形态已发生变化,整个肝脏体积变大,并有明显的充血、瘀血;加上解剖位置的变化导致与周边粘连严重,组织之间几乎没有间隙,器官的游离需要极为仔细、轻柔,稍有不慎很容易损伤出血。
聂君教授说,手术时,团队小心翼翼地将疝入胸腔的肝脏、胆囊、空肠、结肠以及大网膜“归位”,并修复了缺损的膈肌,整个手术持续了8个小时。
术后,在ICU、胸外科、康复科、营养科的共同努力下,小林成功“闯关”,身体一步步康复,呼吸功能大为改善,每天的活动量也在逐步增加。目前,小林已康复出院,即将步入大学校门,开启新的生活。
“小林患的胸腹膜裂孔疝,是一种先天性疾病,主要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导致横膈未能完全闭合,也就在胸腹之间形成一个潜在的孔隙?!蹦艟淌诮馐停坏└骨荒诘脑嗥?,如胃、肝、肠管、脾脏等从这个孔隙“溜进”胸腔,也就形成了先天性胸腹膜裂孔疝。
聂君教授表示,手术是治疗胸腹膜裂孔疝的主要方法,目的是将疝入胸腔的脏器还回腹腔,并修复横膈的缺损。手术时机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病情的紧急程度。对于症状严重的患儿,需要尽快进行手术;而成人患者无论没有症状都推荐手术治疗,因为该病病死率较高,尤其是发生脏器嵌顿时要格外警惕。
(图片由协和医院车谷院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