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空降服务app免费版-初中生200块钱可以约,51品茶最新,51茶楼最新版本

“短肠宝宝”植入“新肠”获重生,华中首例儿童小肠移植术在武汉完成
2024-10-22 20:30:00 来源:湖北日报

小肠移植团队评估患儿术前情况(通讯员 刘坤维 王伟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菁华 通讯员 聂文闻 熊婉婷

“看着孩子现在能正常进食,恢复了活力,我不知道怎么表达,心里只有说不尽的感谢!”10月22日,4岁男童遥遥的爸爸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肠移植团队送上锦旗和一封手写感谢信。

五个月前,遥遥因大部分小肠被切除而无法进食,仅靠输液补充营养,生命危在旦夕;如今,植入“新肠”的遥遥已经可以进食稀饭等流食。遥遥术后恢复良好,重获新生,这意味着协和医院完成华中首例儿童小肠移植术。

空肠不足20厘米,每天靠注射2000毫升营养液维持生命

半年前,4岁的遥遥突然感觉肚子疼,起初以为是“胃肠炎”,吃药后症状有所好转。5月2日,遥遥腹痛加重、面色苍白,当地儿童医院诊断其为“脓毒血症、休克、肾损伤、肠梗阻”,将其收入ICU治疗。急诊手术开腹探查后发现,遥遥的肠系膜根部生长出一个巨大淋巴管瘤,导致小肠发生急性扭转缺血坏死。医生紧急为他切除了坏死的大部小肠及升结肠,剩余空肠不足20厘米。

“正常人体的小肠一般长5米至7米,若小肠被切除后的长度短于1米,会因肠道有效吸收面积显著减少,进而导致患者无法维持身体的营养需求,这在医学上被称为‘短肠综合征’?!蔽忾鸾樯堋?/p>

由于空肠不足20厘米,几近“无肠”状态,遥?;疚薹ㄏ帐澄?,食物吃下去几乎原样排出体外,只能靠每天至少注射2000毫升营养液来维持生命。

患儿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转出(通讯员 刘坤维 王伟 摄)

然而,长时间的静脉营养引发了胆汁淤积性肝炎、腹腔感染、重度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遥遥身体日渐消瘦,身高1.1米的他体重还不到15公斤,腹部凹陷,呈舟状腹。如果不能及时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肝脏等器官会因“闲置”太久而逐渐丧失功能,最终将因多脏器衰竭而危及生命。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放弃?!苯衲?月,遥遥的父母在查阅资料时了解到协和医院成功开展小肠移植术的消息,便带着奄奄一息的孩子寻求一线生机。

“无肠”变“有肠”,患儿体重增长至20.5公斤

患儿家属给胃肠外科陶凯雄教授团队送来感谢信(通讯员 刘坤维 王伟 摄)

“小肠移植是治疗短肠综合征及肠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碧湛劢樯?,尽管小肠移植在成人患者中已有一定的应用经验,但儿童小肠移植却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对于遥遥一家来说,小肠移植是最后的希望。在等待供体期间,小儿外科副主任王勇带领团队为遥遥清除腹腔脓肿,控制腹腔及造口感染,有效改善营养状态。9月初,遥遥终于等到了一位胸怀大爱的“器官捐献者”为其捐献小肠供体,生命终于得以延续。

儿童的小肠血管更细、更短,供体小肠较之更长、更粗,需要更加精细地修剪和吻合,且儿童耐受性较差,体内的免疫反应更剧烈,排斥反应风险更高,术中每一步必须毫厘不失。9月12日上午,在麻醉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个学科通力协作下,手术团队将3.8米的小肠供体进行仔细修剪,小心地植入到患儿体内,再将小肠血管精细吻合。

随着血供恢复,移植的肠管逐渐有了血色,开始蠕动起来。手术顺利完成,意味着遥??绻俗钪匾囊还?,也意味着协和医院完成华中首例儿童小肠移植术。

术后,遥遥转入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继续治疗,继续“闯关”。

抗感染、抗排斥、营养支持……为确保“移植肠”生存良好,医护团队实时动态监测,每周定期进行床旁超声、内镜、药物浓度等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随时调整诊疗方案和护理策略。就这样,医患携手闯过一关又一关。术后第28天,遥遥转回胃肠外科普通病房。目前,遥?;指戳己?,体重也增长至20.5公斤,将于本周出院。

王勇介绍,短肠综合征的儿童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其病因包括肠闭锁、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等先天性畸形,以及肿瘤、血栓等疾病。在日常生活中,儿童一旦出现腹泻、腹痛、营养不良等症状,或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腹痛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