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月24日讯(记者王恺凝 田巧萍 通讯员高星 江维 韩悦 赵林)今天,寒潮先头部队抵达湖北,武汉最高气温相比前两天下降7℃以上,不少心脑血管病人被此轮急速降温“放倒”。同济医院、武汉市第四医院、武汉市第五医院、汉阳医院等各大医院心内科爆满,病床预约最长已排到5天以后。
今天上午,家住黄陂的张先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
张先生今年60岁,身高175cm,体型偏胖,患高血压已有三四年。今天早上8点,他起床后感到头晕胸闷,一头栽倒在地,脸色苍白。张先生的妻子连忙打了120,将他送往当地医院。
“急性心梗,右冠动脉全程病变。”检查结果刚一出来,还没进行下一步治疗,张先生突然心跳骤停。医生为他进行心肺复苏后救回一命,但由于其血压持续下降,当地医院将他转往同济医院继续治疗。经及时治疗,张先生的病情总算平稳了。
同济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周宁介绍,这是武汉“速冻”模式引起的连锁反应,像张先生这样的急性心梗重病号患者比平时多了两成左右。“剧烈降温后,患者血压往往升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引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
一个心血管病区44张病床,收了70多个病人,而心血管门诊病人在过去一周增加了20%左右。武汉市第四医院大内科主任彭定凤今天接受武汉晚报记者采访时介绍,近一段时间以来,心血管病人增加明显,门诊和病房医生都在超负荷工作。
武汉市第五医院和汉阳医院也莫不如此。“昨天一开诊就来了上十个血压波动的患者。”武汉市第五医院心内科主任洪李锋说,每个人的血压情况都比平时高出了二三十毫米汞柱,最高的一个收缩压接近200毫米汞柱。83张床位已经满足不了需要,需提前5天预约才能住进来。
据彭定凤预测,因为延后效应,这轮冷空气到来后的一周左右,将会有更多心血管病人涌向医院。
彭定凤主任告诉武汉晚报记者,寒冷使人受凉,从而导致呼吸系统的疾病发生,最常见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会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增加,如:心衰、心绞痛、血压不稳定、血压不容易控制、血压升高等。
此外,寒冷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血压变得不稳定也更不容易控制。而血压控制不佳也诱发心血管事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汉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国康教授分析,心血管病人骤增一方面与气温变化太快有关,另一方面是因为大部分患者忌讳调整降压药。“很多人觉得降压药一旦加上去就减不下来了。”杨国康说,这是个误区。降压药的调整与天气息息相关,气温平稳回升以后,药量还是可以减下来的。
自23日下午开始,武汉大幅降温。但很多老人认为不冷。彭定凤告诉武汉晚报记者,老年人其实对气温变化是不敏感的,这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识别、调节能力下降了。他们不感到冷,并不等于他们没有受倒寒冷的伤害。因此不要等到感到冷了再去添衣服,只要是手脚不暖和了就要加衣服。
彭定凤说,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将血压和心率控制在正常水平。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一定要将血压控制在140/90微米汞柱以下,心率控制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这就要求做到勤量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物。洪李锋则提醒,如果预防工作全部做到位,血压还是难以控制的话,最好及时就医,很可能是其他问题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
汉阳医院心内科主任杨国康教授提醒,早上不要起太早,晨起一定要注意缓慢起床,应先在床上仰卧,活动一下四肢和头颈部,伸一下懒腰,使肢体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复适当张力,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避免引起头晕。然后慢慢坐起,稍活动几次上肢,再下床活动,这样血压不会有太大波动。
“这段时间就不要早锻炼了。”武汉市第四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胡立群说,冬季上午6到10点被称为心血管病的“魔鬼时间”,因此心脑血管患者早晨应减少外出。同时,患者要避免感冒以防诱发心衰,饮食上要注意清淡营养,多喝水,可降低夜间血液粘稠度。